• R03;拐点将至!

    2021-03-10 15:26:47 FX112财经网 FX112财经网 收藏
美债收益率飙升,债市杀跌,美股大跌,特斯拉等科技股遭重创,黄金下跌,非美货币下跌,美元指数上升。接着,亚太股市全线下跌,日经、恒生指数及A股大跌。

    货币紧缩预期正在刺穿大疫水牛和刚性泡沫吗?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流动性拐点。

    本文逻辑

    一、通胀预期与流动性拐点

    二、计划经济与不对称调节

    三、交易控制与房地产泡沫

    01

    通胀预期与流动性拐点

    先简单将这次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下跌的逻辑说一下: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增强→通胀预期增强→流动性紧缩预期增强→美元指数飙升→美债杀跌,美股下跌,黄金下跌→非美元货币下跌,亚太股市下跌。

    这轮货币超级宽松源自2020年新冠疫情。最近几个月,随着疫苗快速大量地接种,美国新增患者数量迅速下滑,疫情迎来拐点,经济复苏预期增强。

    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美国接种疫苗的速度明显加快,2月中旬每天接种数量已经提升到170万剂。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的数据,截至2月23日,美国已注射了6500万剂新冠剂,目前有1988万人接种了全部两剂疫苗,接种规模覆盖13%的美国人,疫苗接种率领先于大多数国家。

    疫苗普及推动新增患者人数大幅下降,2月25日7万多,较1月9日的32万下降了不少。

    据彭博社估计,在今年3月底前美国将有1.3亿人接种疫苗(约占美国总人口3.32亿的39%),到4月30日将达到2亿。美国专家预计,群体免疫时间要早于拜登团队的预期。

    疫苗的快速普及和隔离限制的减少,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对市场的投资信心。

    美国2月25日周四,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其中,2021第四季实际GDP修正值录得4.1%,比初值4%有所改善;截至2月20日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录得73万人,大幅小于市场预期的83.8万人;美国1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录得3.4%,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1.1%。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4.6%,并在今年中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德意志银行将美国2021年GDP增长预期上调1.2个百分点至7.5%。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认为,美国经济看起来正在快速复苏。纽约联储行长预测,2021年美国GDP增速可能达到数十年来最高水平。

    正是这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公布,以及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重创了美国金融市场。

    为什么?

    经济复苏强化了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又强化了流动性紧缩的预期。大疫之年,美联储打开货币闸门,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膨胀。美国政府已推出了2.8万亿财政计划,拜登再加码1.9万亿,刺激方案规模接近5万亿。

    随着经济复苏,通胀增加,美联储定然会转入紧缩,适当回收部分货币。目前美国通胀率还偏低,2020年11月、12月均为1.2%,2021年1月和2月上升到1.4%。但是,通胀预期走到了前面。对未来10年平均通胀水平的预期则已升至近2.2%。另外,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铜等与通胀相关的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经济复苏越快,通胀预期便越强,流动性拐点就越早到来。

    债市对流动性的反应比股市更加敏捷,利率上涨预期强化,投资者抛售国债。受高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冲击,25日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突然快速飙升,美债下挫,引发连锁反应,美股及亚太股市大跌,黄金及非美元货币下跌,美元走强。

    那么,流动性紧缩什么时候到来?

    美联储的态度永远是模棱两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3日表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但认为复苏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亚特兰大联储行长博斯蒂克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处于“艰难阶段”,但就业前景并非完全黯淡。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姆斯称,“我预计实际GDP今年将急剧反弹。得益于强大的联邦财政支持和持续的疫苗接种,今年GDP增速可能达到几十年来最强水平。由于美国和全球经济仍远未完全恢复,我预计潜在的通胀压力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迷”。

    流动性拐点的时间与疫苗的有效覆盖直接相关。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疫苗的有效性。

    以色列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美国辉瑞新冠疫苗在第一剂接种后15-28天能达到85%的有效性。一项针对英国1.9万名卫生人员的研究发现,接种一剂辉瑞疫苗可以降低大约70%的感染风险,接种两剂后保护率上升到了85%。

    二是疫苗的全球覆盖率。

    如果全球其它国家尤其是欧洲及亚太的疫苗接种速度缓慢,也会拖累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会考虑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以及紧缩政策给国际汇率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

    如果美国的疫苗能够按当前的速度接种,那么2021年下半年,辉瑞等美国公司便可向全球其它国家提供大量疫苗,全球将更快进入疫苗逐步覆盖的后疫情时代。

    如果美国的疫苗普及率、疫苗的有效性和全球覆盖率都较高,接下来就看美联储对经济复苏及通胀的预判。通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三大目标之一,在货币政策转向时,可能是最为敏感的指标。关于这轮通胀,主要考虑两点:

    一是通胀反弹要比上一个周期更快。

    上一个周期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大量中产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遭受破坏,修复速度缓慢,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另外,美国政府及美联储的救市计划主要针对银行和大型企业。

    但是,这次不同,新冠疫情犹如一场“大暴雪”,突然中断了美国强劲的经济,股市遭遇短暂崩盘,但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受到的冲击远不如上一次大。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给家庭、失业者、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援助,拜登政府接着给广大家庭发放福利。一旦经济快速复苏,隔离政策解除,家庭资产负债表迅速修复,大规模的现金福利将推高通胀。

    二是美联储提前放宽了对通胀率的容忍度。

    放宽通胀率容忍度的做法有点像人丑怪镜子。通常美联储将2%作为通胀率的目标,如今适度放宽,但也需要结合通胀反弹的强度和市场的承受度。如果通胀反弹强度大,价格迅速上涨,美联储也会采取相应的政策。

    美联储放宽通胀率的宽容度,可能更多考虑到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旅游业、娱乐业,以及受国际疫情影响的产业,预计复苏较为缓慢。这是一种等待策略和保险策略,等待经济系统全面启动。但是,在宏观经济学中,不均衡复苏的问题更依赖于财产计划来解决。

    德意志银行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缩减债券购买计划,并在8月份发出明确的时间表信号。我预计,美联储会在下半年,可能是第四季度,终结宽松政策,转向温和紧缩政策。但是,市场会提前做出调整,第三季度应该就会提前进入流动性拐点。

    02

    计划经济与不对称调节

    如今,股市,这个经济晴雨表,是不是搞反了?2020年,经济低迷时,美股大涨;2021年,经济复苏开启,美股大跌。

    去年,我在《富人通胀,穷人通缩》中指出,货币大潮及反复救市导致经济两极分化:富人在资本市场中通胀,穷人在实体经济中通缩。这种两极化也体现在金融市场中,比如“牛头熊身”、股灾式牛市。又如比特币暴涨,但众多小币种归零。再如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众多小城市房价低迷。

    美股、港股和A股出现了严重分化,海量货币扎堆科技股,基金抱团龙头股。比如美股中的微软、苹果、特斯拉,港股中的腾讯、美团、恒大汽车,A股中的茅台及部分新能源、生物科技股,均大涨。但是,其它大多数股票,尤其是实体企业的股票,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美股中前100市值股票的交易总额占比达到50%,港股这一数据达到80%。传统的股票价值评估体系受到了挑战。

    所以,在经济萧条时期,资产价格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当流动性收紧,抱团瓦解,泡沫第一时间崩盘,最敏感最先下跌的就是这些资产价格。

    周四美股纳指大跌3.52%,大型科技股全线走低,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波音、英特尔、阿里、京东、百度、拼多多跌幅均超过3%。新能源泡沫挤得更厉害,特斯拉跌超8%,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跌近10%,小鹏汽车跌8.6%。周五,港股的腾讯跌幅超3%,美团跌超6%,比亚迪跌超7%,恒大汽车跌超8%。

    股市,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还是货币的晴雨表。

    接下来,资产价格会怎么走?

    如果随着疫苗的有效普及,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资产价格通胀,实体经济通缩”的两极化趋势会得到缓解。具体表现是,高泡沫的资产价格会下跌,有些泡沫存在崩盘的风险,主要是那些技术薄弱、长期亏损的科技概念股。

    2021年投资方向逐渐向利润回归。大量资金回归到有价值支撑的实体企业和科技强企,主要是盈利状况好的企业。

    很多人期待2021年经济回归正常化,期待一种“美好场景”的回归。如果经济持续复苏,美联储紧缩货币,提高利率,控制通胀,将多余的货币回收,同时经济保持增长态势。这无疑是干预主义者试图看到的美好场景。

    但是,这种场景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在曾多篇文章中指出,从80年代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开始,美联储每一轮货币政策都是不对称的,即利率下调幅度总是大于上调幅度,宽松力度总是大于紧缩力度。

    为什么?

    货币由人来支配定然会出现这种状况。货币宽松,人人皆大欢喜,趋之若鹜;货币紧缩,买房、炒股的投资者、银行家及政府官员都给美联储施压。就像2018年,通胀有些抬头,美联储加快了紧缩步伐,就把美股的腰给闪了,吓到了投资者和特朗普,后者疯狂给美联储施压。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货币超发拯救了本该出清的市场和企业,反过来等于滋养了“债务巨婴”,供养了一批劣质市场和劣质企业。这些企业和市场极度脆弱,只能在零利率、政府补贴下生存,利率稍微上升,便立即暴雷。

    这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再次面临这种压力。通常,受资产价格脆弱崩盘的压力,美联储不会采取过度紧缩政策,而是温和调节。自2001年互联网泡沫以来,这几乎成为了历史性常态。

    这样的结果是货币发行量失控,割裂自由市场,推高资产价格,打击实体经济,形成“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福利、高货币、高债务”的经济局面。

    如今,刚性泡沫似乎可以长期存在,资产价格似乎持续上涨,经济周期似乎被弱化,金融危机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一切似乎都在美联储的掌控之中。经济的周期性特征被经济分化取代,被货币调节所控制。正如2020年史诗级股灾,美联储也可力挽狂澜,拯救资产价格,甚至再送泡沫一程。

    这种格局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是因为美联储很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主要指物价上涨。

    大量的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发物价大幅上涨?

    一是大规模的货币流入金融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

    二是反复拯救资产价格,持续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资产市场。

    理论上,大量资金进入金融及房地产市场,随着边际投资收益率下降,泡沫风险涌现,大量资金会撤离,进入实体经济,从而推高通胀。但是,由于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反复施救,资产价格持续上涨,资金继续投入房地产和股市,消费则持续低迷。正如土地及政策调节推动房价持续上涨,从房地产、银行、制造业等赚取的钱,反复投入房地产中。货币流动进入一种追逐资产价格的单项循环,大量挤压了家庭消费,实体经济乏力。这就是“资产价格通胀,实体经济通缩”的逻辑。

    在现有的金融制度下,资产价格沦为一种货币现象,被长期看涨,区别在于货币宽松时大涨,货币紧缩时小幅回落。这并不是说泡沫不会崩盘,一些劣质的企业及过度扩张的企业,在货币稍微紧缩时便崩盘。但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悲哀的资产盛世时代。大央行-大财政主义反复为资产价格兜底。最简单的投资逻辑是,按照美联储的节奏投资科技龙头股。

    这就是美联储式的计划经济制造的结果。这是全球金融制度的问题,是大央行-大财政主义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及货币理论的问题,更是政治制度及权力结构的问题。政府、央行、银行、金融、科技、跨国公司及福利主义者的利益深度捆绑,美元与美债互为兜底。目前,看不到一股力量能够改变这一趋势。

    这次是否不一样吗?

    03

    交易控制与房地产泡沫

    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如何才能终结这一悲剧式的两极化局面?

    假如美股再次爆发2020年股灾,美联储又无底线救市,股票依然可能上涨。如此反复,股票是否会一直上涨?正如比特币、茅台和特斯拉的价格,两年前很少人能够预测到会涨到今天这个价格。

    诚然,这种价格是一种泡沫化的货币现象。诚然,树不会涨到天上去。但是,如果大树底下放着一台印钞机,树还能否涨到天上?

    刚性泡沫是一种政治顽固,恶性通胀是击溃这一政治顽固的唯一办法。如果爆发1970年代级别的通货膨胀,并且引发经济滞胀,货币大潮让所有人遭受惩罚,无一幸免,选民才会施压政府、国会及美联储做出根本性的制度改变。

    2021年,万物暴涨?

    通过上面“资产价格通胀,实体经济通缩”的逻辑,我们可以反推,如今在货币超发下发生恶性通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产价格下跌,二是社会消费能力强,即家庭可支配收入较高,资产负债表健康。

    通胀爆发依赖于较大规模的家庭消费,家庭依赖于可支配收入和低负债率。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家庭经历了暴力去杠杆。此后多年,家庭资产负债表缓慢修复。到疫情爆发前,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美国贫富差距接近历史最高,主要是由资产价格膨胀造成的,但家庭可支配收入还是比较高。这次疫情对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打击远不如上一次。同时,美国政府给家庭发放了不少现金补贴。如此种种,一旦疫苗快速普及,通胀反弹的压力要大于上一次。

    但是,这还得看资金流向哪里?如果资产价格下跌,就会挤出更多资金流入实体,投资成长性好的实体企业。资产价格下跌的挤出可能扩大家庭消费,实体经济的成长增加家庭收入,也可能扩大家庭消费。家庭消费的扩张,推动物价上涨。

    这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很关键。如果美联储继续去泡沫,资产价格继续下跌,那么货币追逐资产价格的单项循环一旦被打破,货币将分流到实体经济中。当然,货币不会单项流入实体,也会进入成长性好的股票。但是,即便如此,货币也分流到整个市场,引发市场的整体价格上涨。

    如果美联储无法承受资产价格下跌,降低紧缩步伐,甚至出手拯救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不涨反升,更多资金流动向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继续通胀,实体经济将继续通缩。

    这轮紧缩政策,美联储可能会陷入两难。一边是通货膨胀反弹,另一边是资产价格脆弱,如果紧缩力度小,通胀上升;如果紧缩力度大,资产价格雪崩,进而推高通胀。我估计,美联储开始会采取温和紧缩,扩大对通胀的包容,将货币滞留在金融市场,维持一定的资产价格通胀;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方便联邦政府持续融资。除非万物腾贵,经济陷入滞胀,美联储只能效仿当年沃尔克“铁血”紧缩。在沃尔克之前,美国70年代的货币政策也是极为挣扎,时而紧缩,时而宽松。

    货币政策是一种“与魔鬼做交易”的相机选择,美联储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美国的通胀率。

    我们该如何应对?

    周四是一次“完美”的彩排。预计,今年的某些时刻,金融市场的价格崩盘,还会多次上演。

    为了防止周四彩排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需要提升做好流动性收缩的准备。从这个角度理解最近几个月中国的楼市政策就清楚得多。中国不希望周四闪袭A股的事情发生在可怕的房地产市场上。

    去年中国金融监管层指出,房地产是最大灰犀牛。接着,下发了房地产贷款的“两道红线”,试图给金融部门建立一道风险隔离墙。今年深圳推出了二手房参考价格,这个价格指令是银行按揭贷款的依据,这相当于抑制了流动性进入楼市。另外,网传22城市“集中供地”,旨在控制交易,将土地交易、房地产开发、销售及贷款纳入计划管理。

    今年上半年是全球流动性关闭的最后窗口。中国金融部门提前做压力测试,房地产、大型企业都在去杠杆,个别房地产企业如华夏幸福,个别大型企业如苏宁,个别地方国企如永煤控股,陷入了流动性危机。去年,疫情降低了地方税收收入,地方政府大规模卖地获得补偿。但这也进一步推高了泡沫风险。今年“集中供地”,土地财政收紧,地方政府也进入了压力测试区。

    这不能说中国提前进入了流动性紧缩,流动性转向的关键标志是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LPR及MLF利率持续不变,其实是在等待全球流动性拐点。目前政策目的是压力测试、计划调节和主动挤一点泡沫。

    在这轮流动性紧缩中,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

    如果算上房价,中国的通胀率已经很高。这里讨论的通胀,跟上面一样主要是物价水平。受非洲猪瘟和疫情影响,这几年物价有所上涨,尤其是猪肉及食品价格涨幅大。不过,这并不是经济学意义——货币主义的通胀概念。这里,我们主要关注货币超发下的通胀现象。

    我们看货币超发下通胀的两个条件,即资产价格下跌和社会消费能力。中国的货币超发也很严重,家庭消费能力不足,大量资金集中在房地产、金融及一些人手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与美国家庭去杠杆不同,中国家庭的负债率持续上升,最主要的是房地产信贷。很多城市家庭未来每个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还房贷,而真正用于消费不多。

    换言之,大量资金集中到了银行及房地产市场中。如果房价下跌,一部分资金会转化为消费,物价会有所上涨。比如我一朋友刚放弃了买房,转而买了一辆好车,计划享受生活去。但是,过度集中的资金不会大规模转移到消费中,不会转变为家庭消费,依然转化为投资。比如,富人的资金,不投房产,可能投股票或其它市场。问题是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到哪个实体市场,哪个实体市场就立即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结果不是价格上涨而是下跌。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及新兴国家,在新一轮紧缩周期来临时,还要防范汇率贬值的风险。如果汇率大幅贬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压力会增加。

    综合以上,房价上涨与下跌对政府都不利,调控政策转向交易控制。计划性控制价格和流量,将是房地产的调控趋势。降低货币的周转率,是一种经济去货币化的管控政策。

相关阅读

本文R03;拐点将至!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