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双控对不锈钢行业的影响解读

    2021-09-06 16:33:51 FX112财经网 FX112财经网 收藏

我国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已连续第四个五年规划设定能源强度目标。以能源消耗强度(“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上限”)为组合的能源“双控”目标,已成为中国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指标。2021年,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能耗问题使得国内能耗水平偏离预期。作为钢铁的一员,近期不锈钢企业也接连收到限产通告。

一、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十三五”规划《建议》对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行了重点说明。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项重要措施,既能节约能源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二、“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内容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内容涉及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工程等十多项重点内容。

其中,提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推进煤改气、煤改电,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使用。到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电煤占煤炭消费量比重提高到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10%左右。

加强城市废弃物规范有序处理。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城市污泥和废旧纺织品等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燃煤耦合污泥等城市废弃物发电。选择5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布局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基地,完善城市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30%。

控制重点区域流域排放。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重点地区,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增耗煤项目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部分省市实施总磷排放总量控制,在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对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加强我国境内重点跨国河流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的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项目。分区域、分流域制定实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锅炉、造纸、印染、化工、焦化、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电镀等重点行业、领域限期整治方案,升级改造环保设施,确保稳定达标。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行动。城市建成区内的现有钢铁、建材、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三、近年来能耗双控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8.2%。“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8.8%,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率在0.1-5%之间。随着“十四五”的到来,目标上也有了新的调整,“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具体到2021年,重点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业内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应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5亿吨标煤以内,继续削减散煤2.5亿吨,力争能源强度比“十三五”下降15%,碳排放强度下降20%。从能源消费总量上来看,全国整体情况表现符合预期,但各省份的碳排放情况却大相径庭。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6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结果显示,北京、天津、河北、吉林、安徽、河南、重庆7个省(市)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3个省(区、市)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辽宁省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

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7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结果显示,北京、天津、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12省(市)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16省(区、市)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辽宁、宁夏、新疆3省(区)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

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9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结果显示,北京、天津、上海、安徽、福建、河南、广东、重庆、四川、甘肃10省(市)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18省(区)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辽宁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内蒙古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

为了“尽最大努力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国家发改委实行定期通报、督查制度,发布“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此表又被业界称为“红绿灯表”,来显示各地的减排力度。

2021年6月,《各地区2021年一季度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公布结果显示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浙江、广东、广西、云南、青海、宁夏、新疆7个地区为一级预警,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12个地区为二级预警,其他11个地区为三级预警。

在能耗总量控制方面,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云南6个地区为一级预警,安徽、福建、江西、贵州、青海、宁夏6个地区为二级预警,其他18个地区为三级预警。

2021年8月,《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公布结果显示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浙江、河南、甘肃、四川、安徽、贵州、山西、黑龙江、辽宁、江西10个省上半年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为二级预警;上海、重庆、北京、天津、湖南、山东、吉林、海南、湖北、河北、内蒙古11个省(区、市)为三级预警。

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湖北8个省(区)为一级预警;新疆、陕西、浙江、四川、安徽5个省(区)为二级预警;河南、甘肃、贵州、山西、黑龙江、辽宁、江西、上海、重庆、北京、天津、湖南、山东、吉林、海南、河北、内蒙古17个省(区、市)为三级预警。

据最新通知,对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区(地级市、州、盟),2021年暂停“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除外)。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上半年严峻的节能形势保持高度警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四、总结

1、一体化不锈钢企业将成为重点管控对象

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做好能源“双控”,而能源双控直指用煤排碳环节。不锈钢冶炼排碳主要存在于原料冶炼环节;相比之下,废不锈钢中频炉化钢以及镍铁中频炉熔铁环节所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一体化不锈钢企业将成为重点管控对象。

在原料冶炼环节中,尤其是低镍矿烧结以及高炉冶炼低镍铁环节,会用到无烟煤、喷吹煤以及大量的焦炭,此外,还有在RKEF冶炼高镍铁环节也会用到兰炭。因此,除了对高炉冶炼普碳钢的限制以外,高炉冶炼低镍铁做200系不锈钢将成为主要限制环节。

2、下半年对能源双控不达标地区管控更加严格

从能耗双控年度结果来看,我国对各省区把控严格,不锈钢主要生产地基本都在年度指标完成之列,甚至个别主要产地还在超额完成之列,并得到表扬。不锈钢历史生产情况也能看出企业在以往受限关停情况相对较少,但今年的双控结果上,多个不锈钢主要产区在一级预警之列,下半年政策频出,榜单地区企业接连收到有关限电关停的通知。

3、管控力度升级 200系率先减产 300系恐遭波及

广东、广西、福建等一级预警地区高炉环节均将受到影响。叠加废料资源限制,200系不锈钢率先遭遇减产风险。目前江苏地区也表示,限产先从高炉减量。由于钢铁、化工都是双控重点关注行业,市场也表示高镍铁冶炼环节也存在管控风险,若能源双控效果不达预期,300系不锈钢也恐遭波及。

相关阅读

本文能源双控对不锈钢行业的影响解读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