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积累 大西安都市圈终迎绽放时

    2020-08-18 09:13:17 [db:来源] [db:作者] 收藏

纵观上半年各大城市的经济运行,位居西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凭借2.8%的全市生产总值增速,6.2%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12.8%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优异表现,在疫情冲击下展现出十足的“黑马”本色。实际上,西安周边的咸阳、铜川市也都在上半年保持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投的正增速,大西安都市圈正向着成为西北经济龙头的方向稳步迈进。

专家认为,发展都市圈并非一日之功,大西安都市圈在上半年展现出的经济韧性与区位优势,背后是长达六年的规划和积累,久久为功。当下,通过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充分发挥出规模经济效应和对周边地区的外溢效应,是对冲疫情影响以及扩大内需的首要方式。包括大西安都市圈在内的中西部都市圈,随着自身经济潜能的逐步展现以及区位战略的再定调,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内循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对象。

发力建设都市圈

大西安六年努力显成效

2014年9月,陕西省发改委出台《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直指当时关中城镇群在人口规模、城镇密度和人口密度方面均与周边毗邻省份城镇群存在差距。西安、咸阳等地“城市病”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城市空间格局不尽合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薄弱。全省户籍、土地等综合配套改革滞后。全省工业增长过多依赖能源化工等资源型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要想实现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发展主线,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好大西安都市圈尤其是中心城市西安。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9)》就指出,都市圈正在成为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破解“大城市病”的有效抓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点。

经过六年努力,大西安都市圈在人才引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乃至西咸一体化都有长足发展,基本摆脱了此前的区域发展问题。《报告》指出,大西安都市圈一体化已初具规模。

人才是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人才引进上,西安市政府在2017年3月发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吸引人才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意见的通知》,该户籍政策被多位媒体称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该政策提出,自2017年3月1日起,户口在本市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在本市市区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进行市内迁移。《报告》提到,时至2019年2月,西安市政府已经颁布了户籍新政3.0版,并加大了西咸新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据西安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西安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020.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61%。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阵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西安市围绕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战略要求,确定了以六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主体框架的现代产业体系。据西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个百分点。六大支柱产业稳定持续发力,对全市工业生产恢复向好形成有力支撑。此外,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3.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个百分点。

近年来,西咸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推进。2017年1月,陕西省政府决定由西安市代管控制面积约88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有力扩容了西安城市发展空间。《报告》指出,目前西安、咸阳两市在整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上进行了对接。西安市在汽车产业链等领域为咸阳市下游配套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咸阳市也在着力形成与西安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报告》还提到,大西安都市圈在推进重点板块上有所突破。西咸新区317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7.5%,100多个国家和省市工程研究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相继迁入。大西安都市圈内杨凌示范区、富阎一体化发展也都加速发展。另外,都市圈内的县域经济围绕产业园区基础建设、重大产业发展、县城建设、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四大领域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县域产业支撑能力。

区位优势已显现

大西安发展仍在路上

多位专家认为,经过多年发展,西安长期建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西安市进入发展上升期,大西安都市圈通过长久的积累打造出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可期。但也要看到,大西安都市圈还在发展初期,诸多问题还待改善,诸多潜力还待挖掘。

华夏幸福研究院产业研究员陈红艳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西安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西安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此外,将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新技术产业“领跑”新经济,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大西安都市圈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

“目前来看,大西安都市圈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陈红艳表示,首先,大西安都市圈是关中城市群的中心,是西北五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关键增长极。其次,大西安都市圈坐拥中国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向东内接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腹地,是中国东西交接的重要节点。此外,西安大都市圈也是西北向西沿亚欧大陆桥对外联通的中心,将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成为名副其实陆桥心脏。从交通优势上看,西安是中国多数城市出口一带一路的必经节点,由西安出口的制造业运输成本较低,未来相比其他城市将更具竞争优势。

陈红艳还向证券时报记者提到,多项国家战略利好加身,正助力西安都市圈追赶超越。西安是中国八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深受国家支持,将发挥本地特色,做好统筹科技资源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改革试验。另一方面,西安都市圈是中国拥有创新主体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集聚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家,各类高校80所,未来科技产业化可释放潜能较大,通过众多创新主体,西安吸附的人才资源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此外,一带一路战略助推西安都市圈由内陆腹地转变为西扩东连的新开放前沿,国家批准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区核心片区,更助力一带一路机遇性产业如大基建、先进技术产品等落地西安都市圈。

尽管目前大西安都市圈发展势头正猛,但大西安都市圈发展依旧是一项长期工程。《报告》就明确指出,目前西安都市圈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综合交通建设和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水平不高,各城市产业联动不足,核心城市西安经济体量低于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经济外溢效应不明显等等。

“西北地区领头羊的西安,现在发展势头很好,尤其是近年来西安在人口净流入上取得了不错成效,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很快就能加入到城市GDP‘万亿俱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来说,大西安都市圈发展还需要继续提升能级。西安一直以来的军工、科教优势还未能利用到位,军工领域和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力度不够,科教创新资源也还有待挖掘。

中西部都市圈

将成双循环重心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这是自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央再次提及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

陈红艳表示,此次会议将都市圈和城市群表述放在一起,正是在尊重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区域战略的再定调,强调都市圈作为区域战略与政策的重要一环。以更小空间尺度的都市圈为抓手,通过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内中小城市的有序链接,形成优势区域内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的一体化空间格局,循序渐进推动主要城市群发展。

中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程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应对短期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增长压力和培育中长期的增长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来说,按照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很多城市还有较大的投资空间,尤其是在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对这些领域加大投资有助于推动经济加快恢复。从中长期来说,都市圈是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的“聚集地”,进一步激发这些要素的活力,有赖于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报告》透露,目前,安徽、江西、河南、宁夏等已分别出台合肥、南昌、郑州、银川等都市圈规划或行动计划,福建、四川、陕西等正在推进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规划编制,浙江、广东等正积极谋划构建省内都市圈体系。

“在我国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下,尤其是在扩内需促内循环方面,都市圈、城市群是推动双循环的首要抓手。”陈耀表示,目前我国都市圈、城市群分为几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二个层级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而第三个层级就是成渝地区双重经济圈、大西安城市圈以及其他中西部都市圈,这些是我国未来双循环的重心所在。拉动抓好这些都市圈内需,能够在接下来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实现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在陈红艳看来,经过多年探索,西安都市圈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势必会触及财税、土地、户籍、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大西安都市圈发展已在路上,怀拥人才、技术、文化、空间这些成就新经济、新社会的关键要素和优势资源,再加上国家战略的支持,西安、咸阳、渭南等地的勠力齐心,携手并肩,一定能够早日培育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美丽富强的现代化都市圈。

相关阅读

本文六年积累 大西安都市圈终迎绽放时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