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收益倒挂? 部分银行理财开启强退模式

    2020-08-17 10:41:22 [db:来源] [db:作者] 收藏

借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延后一年的“喘息”机会,银行正在加快压降存量理财产品规模。但“新老划断”原则好立,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近期有银行开启了未到期“老”理财产品的强退模式。对于这种提前终止的做法,除了因资管新规要求外,有股份行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还有可能是因为部分“老产品”成本收益倒挂,部分存量规模较大的银行,成本上有些吃不消。

近日,一位理财用户向记者表示,他在一家大行购买的一只理财产品尚未到期便被强制赎回,原因是该产品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

上述资管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成本收益出现倒挂所致。“部分‘老’理财产品保本保息,收益也高,客户并不愿意主动赎回。但在现在这样的利率环境下,资金成本太高,收益可能出现倒挂,存量规模大的银行会很有压力。”他说。

由于银行“老”理财产品属于隐性刚兑,一般收益率都比较高,超过5%的也不在少数。但今年市场流动性充裕,理财收益率一路下跌,已经跌破过3%的收益率水平。

“特别是过去发行的一些所谓阶梯式理财产品,用户可以一直持有,没有截至期限。持有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现在还有超过5%的收益率。现在市场上根本没有这样高收益率的产品,所以客户根本不愿意赎回。”该资管人士说。

他预计,此后强退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这也是通常做法。“银行一般会先对客户进行引导赎回,进而购买净值型产品。客户实在不愿意赎回,就发公告关停产品,正常清算。”他说。

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其实就有股份行和大行要求用户提前赎回部分理财产品,也就是提前终止产品。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积极按监管要求采取多种手段逐步压降存量理财产品,比如,发行新产品承接、二级市场出售、部分回标等,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东方金诚一份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存续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为48503只,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仅为24.91%。

原因分别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产品的资产端期限较长,有些长达两年,尚未到期。非标资产处理起来也较难;二是存量规模如果压降太快,可能出现本息不能覆盖的麻烦;三是如何有序打破固有的刚兑预期,让客户能接受波动型收益率,存在较大难度。

当然,也有不少银行相比同行动作更快,保本理财余额已经清零。比如,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青岛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在2019年末就已压降清零。但仍有不少银行存量规模不小,如浦发银行截至2020年7月末的理财产品总规模接近1.5万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近9000亿元。

考虑到转型过渡期的种种问题,近期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21年底,市场认为,这可以推动资管存量业务整改平稳进行,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

相关阅读

本文成本收益倒挂? 部分银行理财开启强退模式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