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港元汇率走势分析(2021年5月7日)

    2021-05-07 19:05:52 FX112财经网 FX112财经网 收藏

主要消息面:

全球金融市场眼下最害怕的是什么?本周早些时候,美国财长耶伦闹出的那个加息“乌龙”,或许已经告诉了投资者答案。

耶伦本周二在《大西洋》杂志举办的一个活动上表示,“尽管政府的额外支出计划相对于整个经济规模来说较小,但美联储有可能不得不加息,以确保美国经济不会过热。”耶伦话一出口,美国三大股指当日盘中迅速跳水,纳指更是创了一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尽管耶伦随后不久就紧忙出面澄清,否认她的说辞是预测美联储的行动。但这样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却给市场带来了如此大的震动,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尤其是眼下,市场正步入极为敏感的5月!

5月有何特殊之处?很多普遍投资者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或许是“五穷六绝七翻身”、“五月卖出然后走人”等中西方知名股谚。但研究美联储的不少业内人士却不会忘记,八年前的那个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了些什么,又在全球市场引发了怎样的地震?

“缩减恐慌”&“血色五月”

正是那一年,“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这一专业用词,正式被刻印在了主流金融词典中。

在八年前的那个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Ben Bernanke)暗示美联储可能会开始缩减危机时期的债券购买计划,全球债券收益率随之飙升,风险资产暴跌。在伯南克发表讲话后的一个月里,指标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跃升了50个基点,同期MSCI新兴市场指数重挫了14%,纳斯达克100指数下跌了4%。

而正如同本周耶伦不经意的一句讲话,就能引发市场轩然大波一样,眼下的市场处境,与八年前实在太像了!

过去两个月,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月度基金市场调查接连显示,债市“恐慌”或通胀上升的可能性,已取代新冠疫情相关风险,成为投资者最担心的尾部风险。

美国5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目前已攀升至了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加上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刷新十年高位,令越来越多的资管机构相信,通胀压力升温将迫使美联储提前收紧货币政策。本周一些敏锐的对冲基金已开始减持科技股,转而加仓对加息政策更敏感的周期型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甚至又开始加大了对美债的沽空力度。

TS Lombard公司全球宏观部门主管Dario Perkins表示,对冲基金当时之所以紧急调仓应对潜在的货币政策收紧压力,一个重要原因是提前防范“缩减恐慌”带来的市场巨震。

尽管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内的多位美联储高官已多次强调,美联储目前仍打算按兵不动,容忍通胀率略高于2%,而不采取行动给经济降温。但市场依然担心,在某个不远的将来,这一切承诺就将成为“镜花水月”。

尤其是过去这几周,随着英国和加拿大经济的改善,这两国的央行已经开始放慢了购买债券的步伐,这提醒了交易员,美联储不可能永远回避缩减购债规模,尤其是在各项美国经济指标增速飙升的情况下。

八年前市场处境VS现在市场处境

一组有趣的对比是,八年前的那个5月,在“缩减恐慌”彻底爆发前,无论是指标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通胀保值债券(TIPS)盈亏平衡收益率、还是2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所处的价位都与眼下极为相近。而最大的不同,则或许是美股的估值,目前的远期市盈率几乎比当时高出一倍。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眼下美国股市的估值已经很高,一旦出现美联储将偏离现有政策的暗示——无论来自任何消息来源、任何上下文背景,都将会被视为引发股市动荡的最大风险。

“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利率波动性跳升,就像我们在2月底时看到的那样,”MFS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主管Pilar Gomez-Bravo表示。“风险资产的估值已经很高,所以没有太多自满的空间。”

虽然目前衡量外汇、美债和美股隐含波动率的指标在2月底上扬后已有所回落,暗示市场认为美联储不会立即宣布缩减购债规模。但要知道,2013年美联储突然宣布收紧QE政策时,也是打了市场一个措手不及,当时众多重仓美债多头与美元空头的投资者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此前提到的,期权市场的交易活动正表明,将于8月召开的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可能是美联储释放缩减购债信号的窗口之一。上周押注美联储将在8月释放紧缩信号的“欧洲美元巨鲸”,本周进一步大幅增加了持仓。

而从5月美联储的日程安排看,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外汇策略全球主管Win Thin表示,投资者应仔细分析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纪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美联储内部讨论缩减购债的线索可能会先出现在这些纪要中。4月货币政策会议的纪要将于5月19日公布。

“我只能说,鲍威尔主席将尽力不让市场对缩减购债规模的决定感到意外,”Thin周四写道。“这方面信号的传达料将经过精心安排,而会议纪要是市场首先应该关注的地方。”

中美贸易:

拜登上任以来,并未如外界期待改善对华关系,反而延续特朗普时代作法,继续抗中路线。这不只让中美竞争更趋白热化,双方协商与合作的空间也可能受到限缩。在就职百日演说上,拜登屡屡提到,中国快速崛起,将成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最大挑战,强调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全球经贸主导权争夺战,而是民主制度与极权专制的世纪对抗。中美两国的高度竞争关系,将是未来的新常态。

政治剑拔弩张,经贸却愈发紧密

拜登的谈话,透露中美关系是回不去了。只是,双方台面上剑拔弩张,台面下却是不同的两样情。彭博资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陆企透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在美上市规模高达6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8倍。知名金融数据服务商Dealogic进一步指出,如果在IPO基础上,再加计股票增资与可转换债发行金额,今年1~4月,陆企在纽交所及纳斯达克市场筹集到的资金规模,更创下历史纪录的110亿美元。这代表台面上政治针锋相对,台面下庞大的市场诱因,继续驱动陆企跨海赴美吸金,美国也没有对陆企关门。

不只金融市场,中美双边贸易往来也呈现愈来愈紧密的关系。根据中国商务部4月中的统计,今年第一季中美贸易高速成长,对美出口规模1192亿美元,高于去年的第一及第二大贸易伙伴东协(1051亿美元)与欧盟(1102亿美元),年增率74.7%,更远胜东协的37.1%及与欧盟56.7%。而由此衍生的对美贸易顺差高达726亿美元,占整体比重超过6成。就算美国额外课征7.5~25%不等总额将近4000亿美元的关税,但中国商品对美国企业及民众而言,仍具有高度的比价优势与吸引力,难以被他国货品所取代。

显然地,从2018年3月特朗普揭开中美对抗的序幕以来,美方处心积虑透过加重关税、重组供应链、科技制裁等各式各样手段,想要逼迫大陆就范、遏制中国崛起,但成效不彰,甚至逐渐反噬自己。美国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就明白指出,对大陆出口产品增加的进口关税,为美国制造业平白增添约8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也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负面冲击。更重要的是,市场对于美国针对大陆的各式挑衅与制裁行为,并不买单。该做的生意、该下的订单、该募资的案件,一件也没有少,甚至还大幅成长。

近期很多与大陆往来密切的美企,包括知名的高通、英特尔、超微等跨国企业,都迫切希望美商务部在晶片出口禁令上松绑。而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更强烈建议,拜登政府不能再走特朗普时代的老路,而是应该加速批准美企对华为等陆企的供货许可。同样地,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也呼吁,全球半导体的创新突破,绝非建立在政府对晶片技术的出口限制上。美国半导体企业一旦失去大陆市场的营收,将很难从其他市场补足,甚至可能将进一步降低相关美企的研发能力与经费来源。

基于市场法则的良性竞争

上述案例都清楚说明,基于比较利益、专业分工的市场法则,中美两边企业都在尝试突破当前美方政府所设下的政治藩篱。尤其是面对美国处处掣肘的陆企,更是充分展现出十足底气,想方设法在逆境中突围。拥有科技含量与创新技术的新创,加快赴美上市募资脚步,是一种做法。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积极跨足海外并购投资与策略联盟,又是另外一种做法。3月初,面对日本政府的杂音,腾讯依旧决定出资超过650亿日元,入股日本最大电商平台乐天,成为大股东;而同时间,日本二手电商独角兽Mercari为进军大陆消费市场,也选择与阿里巴巴策略合作,都是鲜明的例证。此也显露出,驱动企业前进的,不是政府力量,而是市场诱因。

中美对抗已迈入第4个年头。拜登虽然不像特朗普,动不动就威胁要制裁大陆,但双方直来直往的竞争,恐难以避免。激烈竞争的新常态下,双方都需要正确认知,竞争须奠基于市场诱因之上,而不是透过政治力量,假竞争之名行对抗之实。基于市场法则的竞争是良性竞争,有利于人类共同福祉,违背市场法则是斗争,斗争将以人民福祉为代价。如能在竞争中融入更多合作元素,减少对抗冲突,相信不只是中美两国企业所乐见,更将是全球之福。

美元对港元汇率:


亚汇网观点:


1.日线图上,美元对港元汇率收阴十字,收盘价受MA5压制,短期看跌。

2.均线系统走势来看,MA5、MA10多头排列,MA5有向下运行态势。MA60、MA100、MA200多头排列,汇价受MA5压制。市场交投气氛整体偏空;MACD指标显示多头状态,红柱扩张限制。综合看来,美元对港元汇率看跌。( 亚汇网编辑:竣生)


相关阅读

本文今日港元汇率走势分析(2021年5月7日)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