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当地时间周三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为1994年来最大幅度的加息。
美联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坚决承诺”将通胀率恢复到2%,并重申认为持续加息是适当的。美国经济逆转2022年一季度下滑的表现,目前在增长。FOMC委员们以10-1的投票结果通过此次的利率决定。
今年3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接近于零的水平上调了25个基点,开启了遏制通胀的紧缩周期。5月初,美联储又宣布加息50个基点。
美联储OIS掉期交易显示,美联储7月将加息75个基点,7月和9月共计加息140个基点。
FOMC最新经济预期上调了通胀预期,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其2022、2023、2024年底PCE通胀预期中值分别为5.2%、2.6%、2.2%(3月预期分别为4.3%、2.7%、2.3%)。2022、2023、2024年底GDP增速预期中值分别为1.7%、1.7%、1.9%(3月预期分别为2.8%、2.2%、2%)。美联储预计在2024年开始降息。
最新发布的点阵图则显示,美联储或在2024年开始降息,2022、2023、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分别升至3.4%,3.8%,3.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美国通胀太高,美联储高度关注高通胀风险,并坚定地致力于让通胀回落。鲍威尔称,未来几个月将寻找通胀下降的有力证据,下次会议最有可能是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预计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不会成为常态。
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要点汇总:
1、预计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不会成为常态,下次会议最有可能是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
2、坚定地致力于让通胀回落,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再次强调通货膨胀太高;
3、美联储看到经济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健康的增长水平,美联储不会试图引发经济衰退;
4、没有理由认为量化紧缩会导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市场似乎没有过多受到量化紧缩的影响;
5、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使美联储失去软着陆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不确定性高企的环境;
6、希望在年底前将利率维持在3%-3.5%的紧缩性水平。
//市场表现//
美股尾盘拉升,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1%,标普500指数涨1.46%,纳指涨2.5%。
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上涨,COMEX黄金期货涨1.25%报1836.1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涨3.51%报21.69美元/盎司。
国际油价全线下跌,美油7月合约跌2.61%,报115.83美元/桶。布油8月合约跌1.88%,报118.89美元/桶。
纽约尾盘,美元指数跌0.58%报104.86,非美货币普遍上涨,欧元兑美元涨0.26%报1.0443,英镑兑美元涨1.48%报1.2175,澳元兑美元涨1.83%报0.70,美元兑日元跌1.21%报133.83,美元兑瑞郎跌0.76%报0.9941,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877个基点报6.6688。
美债收益率集体下跌,3月期美债收益率跌15.34个基点报1.659%,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3.8个基点报3.201%,3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3.8个基点报3.362%,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2.4个基点报3.372%,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8.9个基点报3.291%,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9个基点报3.338%。
//全球分析机构第一时间解读 //
外汇分析师Simon Harvey就美联储6月利率决议评论称,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纳入货币市场定价,无论是最新的决定还是点阵图的调整,金融市场的反应都是有限的。Harvey称,市场试图衡量美联储对即将到来的通胀数据的敏感性,以及FOMC今年将利率大幅调高至中性上方的意愿。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的投资策略师Brian Jacobsen:为了让通胀回落,美联储愿意让失业率上升,并冒着经济衰退的风险。考虑到加息的幅度,这对鲍威尔来说并不是沃尔克时刻,但他这次的举动就像是迷你版的沃尔克。
安联首席经济学家Mohamed El-Erian:美联储在大幅加息的同时,也在大幅前置加息。不同寻常的是,美联储还以引人注目的方式下调了经济增速预期。与滞胀基线相一致的是,衰退的左尾更宽,右尾更薄。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Ajay Rajadhyaksha和Jonathan Millar:预计美联储7月将不那么鹰派,美联储下个月可能会放缓加息,加息幅度调整为50个基点。家庭终于开始对高通胀和负实际工资增长做出反应,信用卡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左右消费步伐放缓,5月零售销售数据也低于预期。住房和工资也显示出疲软迹象,这将支持温和地加息。
//A股市场提前博弈//
美联储利率决议前的6月15日,A股早盘强势,沪深三大指数皆强于同期亚太市场主要指数表现。
上证指数一举升破3300点关口,午后一度涨超2%。但沪深两市均出现尾盘大幅回落,部分资金获利了结。
6月15日,沪深两市共2097家公司股价上涨,2516家公司股价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有较明显放大,两市成交1.29万亿元,刷新2月24日以来新高,位居年内第三位。
券商、保险、银行大涨。地产、家电、建材、建筑、教育板块表现优异。不过,前期表现较好的汽车、油气、煤炭等板块低迷。
尽管A股冲高回落,仍有两个亮眼的市场指标,显示部分资金信心仍在。
一是深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101.08亿元。其中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入22.99亿元;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入190.8亿元。今年以来,主力资金多为净流出。主力资金选择6月15日在美联储利率决议之前净流入超过百亿,是对A股一个明显的看多信号。
二是对海外央行政策更为敏感的北向资金在6月15日全天净流入A股。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净买入133.59亿元,为近11个交易日第4次加仓超百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77.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55.99亿元。
//美股还没跌到位?//
美股的主要问题仍在基本面,美股公司盈利下降才是美股交易的核心主题。
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紧缩压力不断抬升带来的金融条件收紧,也会带来衰退担忧的增加和腾挪空间的减少。从本质上,这才是市场较为担心的问题,即在通胀、紧缩和增长的“不可能三角”中无法找到最优解。
该机构继续解释称,一季度美股业绩尤其是一些龙头零售和科技公司指引不及预期已经引发了市场对于后续增长放缓的担忧,而金融条件的不断收紧、通胀处于高位也会加大增长的压力。该行预计接下来美股盈利不排除仍有下调空间,通常情绪调整情绪转负都会持续一到两个季度。
//“以内为主”//
A股要面对的外部影响因素,不仅仅是美联储一家央行紧缩,而是数家央行协同行动。6月16日,除了美联储还有巴西、瑞士和英国央行举行利率决议。
不过,由于中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周期错位,A股和海外交易的逻辑并不同。A股现阶段的主题是估值修复,交易经济复苏,“独立行情”大概率还会继续。
红塔证券(行情601236,诊股)点评5月经济数据称,5月经济数据分项均有所回暖,部分受冲击明显的指标同比增速回升的幅度也更大。后续随着疫情影响的进一步减弱,国内经济有望进一步修复,分项指标有望回归疫情前的运行区间。
安信证券研报称,对于外部因素,美股紧缩交易持续,A股预计将维持“以内为主”,负面冲击将较此前明显减弱。总结来说,对于当前四大主线“稳增长、高景气、疫后修复、全球通胀”,建议心向光明,更倾向于未来行情演绎依然遵循“稳增长兑现,高景气转机”的交易逻辑。需要提醒的是,随着稳增长政策推动,提振消费,尤其是耐用品消费,例如汽车会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措施。
华安证券(行情600909,诊股)认为,内疫情外紧缩扰动犹存,但盈利支撑、政策保障,市场有望震荡向上。下半年A股最大的支撑来自于企业盈利随增长底部回升而大幅改善。最大的制约来自于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引发美股调整进而抑制A股风险偏好。内部盈利强支撑叠加贯穿全年的稳增长政策,有望推动市场震荡上行。
国元证券(行情000728,诊股)表示,短期强劲反弹可能接近尾部,政策刺激与信心修复逻辑已得到充分反馈,即将进入“效果验证期”,切换过程中可能出现波动;中期反转趋待进一步验证,长期向好不变,若基本面与企业盈利能够企稳回升,A股有望守得云开见月明,走出持续上涨行情。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当地时间18日报道,其下属经济学人智库自今年3月起展开调查,在比较了全球133个城市138种日常商品和服务价格后,发布了最新《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世...
美国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股全天呈现弱势震荡,尽管尾盘有所拉升,但依然无力改写跌势。截至收盘时间,道琼斯指数下跌157.51点,跌幅0.59%,报收26501.60点;纳斯达克指数跌274.00点,跌幅2.45%,报10911.59点;标普500指数跌40.15点,跌...
尽管苹果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超市场预期,但iPhone收入大幅下滑导致苹果股价大跌。Wind数据显示,10月30日苹果股价跌5.60%,市值蒸发约11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361亿元。 ...
二次疫情来势汹汹,全球股市进入下跌模式。近一周下跌幅度,创下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严重下跌幅度。
当地时间9月14日,继微软确认TikTok拒绝其收购请求后,甲骨文证实,它已经与TikTok的中国所有者字节跳动达成协议,成为其“可信技术提供商”,但该协议仍需美国政府批准。...
本文“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为1994年来最大幅度加息,美股大涨,A股怎么走?”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