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2021-08-25 20:43:50 FX112财经网 FX112财经网 收藏

  文 |华西证券(行情002926,诊股)副所长,首席策略 李立峰

  投资要点

  从一级市场看,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成为资本市场热点。①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规模略有上升但仍处于近三年较低水平,募集金额排名前十的基金(占比15.06%)将会投向科技、医疗健康、消费、智能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截至上半年,投向绿色环保、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方向的绿色产业基金已超过1000只。从投资看,上半年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互联网四大领域的投资数量、投资金额与其他行业显著拉开差距。②从新股发行情况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等领域IPO规模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上市公司增发数据同样表明,社会资金正向电子、电气设备、军工等科技制造产业集中。一级市场的“投资赛道热”表明,补链强链和能源革命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两大核心主线。

  科技封锁和疫情冲击下,供应链安全重要性凸显。“中美冲突”下,以往通过资本引进和技术模仿驱动产业升级的模式不再适用,中国需要以更长的视野、更大更全面的投入来支持新兴技术、高端制造的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高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意义凸显。在此背景下,政策向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倾斜,举国之力布局尖端科技领域。相关产业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今年1-7月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21.50%)与工业企业整体增速(+14.40%)的缺口呈现扩大趋势,高技术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速(+27.10%、+25.40%)也远高于制造业整体(+17.30%)。预计“十四五”期间会有更多配套政策出台,促进中高端科技制造龙头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从供给侧为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从而加快“中国制造”向“制造强国”转变。

  “双碳”,百年能源革命下的历史机遇。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处于高碳能源发展阶段,绿色减排进程更为迫切和艰难。从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结构来看,电力/热力、工业、交通碳排放占比近90%,因此实现绿色低碳首先要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工业和绿色交通。当前我国部分绿色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已开始显现。在光伏领域,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原料供应和应用市场“两头在外”到全产业链基本可控的赶超过程,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全球前十大企业中,2020年中国企业的数量分别占据7家、10家、9家、8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度和规模均处于世界前列,自主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2021Q1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合计市场份额已达到39%,绿色革命正使得中国跳过内燃机技术,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风险提示:国内外流动性紧缩超预期;企业盈利不及预期;海内外疫情反复;海外黑天鹅事件等。

  目 / 录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正文

  01从一级市场看,哪些领域受资金追捧?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级市场资本对技术创新、产业优化的方向往往保持着持续的关注度和较高的敏感性,其资金的投入对企业创新和产业生态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并对二级市场形成先导性效应。在鼓励扩大直接融资和长期投资的制度安排下,资本市场的主观能动性有望进一步发挥。故我们从一级市场出发,分析哪些细分领域获得资本的青睐,探寻产业升级的主线。

  1.1.VC/PE:绿色产业、半导体、生物技术行业获资本大力扶持

  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情况看,2021H1新募集金额处于低位水平下,仍有多只百亿级绿色基金完成设立。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达到1,941只,募资总金额达4,547.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87%,在募资规范性要求加强背景下,2021H1新募集资金处于近三年较低水平,新募基金呈现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其中,募集金额排名前十的基金总募集金额共685.04亿元人民币,占总募集规模的15.06%,其中5只为美元基金,全球新冠疫情叠加“中美脱钩”的影响下,大型外资机构依旧保持对中国市场的偏好。从行业偏好和投资方向来看,2021上半年排名前十的大额基金将会投资于科技赛道、医疗健康、消费、智能制造、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另外,截至上半年投向绿色环保、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方向的绿色产业基金已超过1000只,2021年上半年新设立51只绿色基金,多只规模超过百亿。

  投资情况看,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互联网四大领域投资热度居前。从投资情况看,中国股权市场投资在疫后持续复苏,2021年上半年涉披露的投资交易规模达4,700.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0.27%。从行业分布看,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互联网四大领域的投资数量、投资金额与其他行业显著拉开差距。从战略投资者(CVC)的投资看,2015年以来战略投资者对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的投资热度有明显的上升。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1.2.IPO与增发:科技制造产业融资规模加速上升

  注册制启动以来,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公司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热点。从A股新股发行募资总额看,新兴领域企业的上市融资规模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9年注册制启动以来,社会资金进一步向科技制造产业集中,2020年IPO募资总额前三的行业为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募资规模分别达1014.90亿元、561.80亿元、430.42亿元。从A股新股发行数量看,2016年至今IPO数量位于前列的公司集中于机械设备、化工、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气设备等高端制造和新经济领域。相比较而言,传统产业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均有限。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从增发情况来看,电子、电气设备、军工增发数量和实际募资总额均位于前列。根据A股上市公司实施的增发案例看,2020年至今(8月17日)实际募集资金规模位于前四的行业分别为电子、非银金融、电气设备、汽车,合计募集资金分别为1269.57亿元、1028.73亿元、979.58亿元、893.54亿元。从数量看,交运、军工、计算机、采掘、电气设备增发数量居前,2020年至今共发生78起、72起、63起、56起、43起。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02补链强链+低碳转型是产业升级的两大核心主线

  2.1.科技封锁和疫情冲击下,供应链安全重要性凸显

  “中美冲突”下,以往通过资本引进和技术模仿驱动产业升级的模式不再适用,中国需要以更长的视野、更大更全面的投入来支持新兴技术、高端制造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通过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逐步完成了国内制造业生产线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末期,对硅谷模式的本土改造,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了从模仿到部分领域的超越,成为数字经济、移动支付等领域的领跑者。数字时代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正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已经关乎国家间顶层科技力量的角逐。一方面,在5G引领的新一轮信息革命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使得军民两用技术边界越发模糊,引发信息安全的担忧;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自身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还渗透至交通、制造业、医疗等传统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带来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的变革。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已被美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贸易、投资、技术引进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封锁表明以往通过资本引进和技术模仿驱动产业升级的模式不再适用,中国政府需要以更长的视野、更大更全面的投入来支持新兴技术、高端制造的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降低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对外依赖。

  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全球生产活动一度陷入停滞。在此过程中,以往强调效率为先的国际贸易主体开始对效率和安全的关系重新思考,美日等发达国家试图对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产业链布局进行调整,以维持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链主”地位。我国经济率先从疫情冲击中恢复正增长,与我国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密切相关,但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高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高,多国疫情反弹和全球化逆流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仍在,保障产业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政策重点。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凸显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性,国家政策也不断向此倾斜,举国之力布局尖端科技领域。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为第一位、第二位的重点任务,2021年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会有更多财税补贴、研发投入等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促进中高端科技制造龙头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从供给侧为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从而加快“中国制造”向“制造强国”转变。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下,相关产业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1-7月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制造业。从宏观基本面上看,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韧性。工业增加值方面,2021年1-7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21.50%)与工业企业整体增速(+14.40%)的缺口呈现扩大趋势。投资方面,1-7月高技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分别为27.10%、25.40%,远高于制造业整体(+17.30%),可见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2.2.“双碳”,百年能源革命下的历史机遇

  在全球变暖从科学共识成为政治共识的背景下,截至2021年初,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中国也主动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是负责任大国担当的彰显,也是出于借此推动能源与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考虑,促进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转型过程中价值链的跃迁。

  电力/热力、工业、交通碳排放占比近90%,绿色减排首先要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工业和绿色交通。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发达国家看,欧盟、美国分别于2006年、2007年达到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高峰,而我国仍处于高碳能源发展阶段,2019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相比2006年提高了69.7%、47.2%,可见我国碳减排力度更大,进程更为迫切与艰难。从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结构来看,电力/热力行业(51.4%)、工业(28.0%)和交通行业(9.6%)占了将近90%的份额,因此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首先要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传统行业进行技术革新,实现绿色转型。

  绿色减碳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政策发力的重点。2020年12月以来,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关于实现“碳中和”的相关行动政策,详细规划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碳交易等在内的绿色减碳措施和目标。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可以预见,碳约束下的绿色减排将会成为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将进一步实现对石油、煤炭等高耗能高排放能源的替代,电气化进程也将进入加速阶段。

  目前,我国在部分绿色产业的先发优势开始显现,尤其是光伏和新能源车领域。在光伏领域,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原料供应和应用市场“两头在外”到全产业链基本可控的赶超过程。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全球前十大企业中,中国企业的数量从2011年的4家、7家、6家、5家提升至2020年的7家、10家、9家、8家,中国光伏厂商的全球竞争力凸显。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度和规模均处于世界前列,自主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2021年1-7月,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累计达到147.8万辆,同比上涨204%,其中销量前15款车型中有13款出自中国品牌,自主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上汽、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布局海外市场,或将推动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之路。动力电池领域,国内龙头企业装机量稳居前列,2021Q1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合计市场份额达到39%,绿色革命正使得中国跳过内燃机技术,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

  03风险提示

  1)国内外流动性紧缩超预期;2)企业盈利不及预期;3)海内外疫情反复;4)海外黑天鹅事件等

相关阅读

本文华西策略李立峰:一级市场“投资赛道热”看中国产业升级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