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元今年第三季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降至60.46%,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显示美元全球储备地位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报告也指出,11月人民币国际支付的比例升至2%,自2月以来再创新高,超过加元升至第5位。专家认为,尽管美元的全球金融支配地位不会短期内消失,但长期下降趋势难以扭转。
事实上,在美联储疯狂放水下,反映美元兑一篮子货币的美元指数自3月见顶以来,已累计下跌13%,市场普遍看空明年美元前景,并预计难以见底,促使部分央行储备管理者因此作出相关部署。
据IMF报告显示,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规模由第二季度的12.012万亿美元,增加至第三季度破纪录的12.254万亿美元。各种货币的外储中,虽然美元外储金额由第二季的6.899万亿美元升至6.937万亿美元,占比依然最高,但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由第二季的61.2%降至60.4 %,而去年第三季达61.5%。
弱势美元之下,欧元得益,其占外储比例企稳20%之上,第三季度达20.5%,略高于二季度的20.1%,但较2009年顶峰28%仍有一段距离。由于近一年美元与欧元外储占比呈此消彼长形势,令一些分析人士开始质疑,美元能否维持外储的主导地位,尤其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力量正持续减弱、债台高筑,以及替代货币涌现。
此外,美元在国际支付的主导地位远逊外储。数据显示,欧元自10月份国际支付比例自2013年2月以来首次超越美元后,虽然美元于11月份再度超过欧元,比例分别为37.63%及37.44%,但两者差距甚小。再者,人民币11月在国际支付比例由10月的1.66%,跃升至2%,自2月以来再创新高,排名更升一级,重上全球第5位。其他主要货币方面,英镑及日元11月国际支付比例分别为6.86%及3.44%,占据第3、4位;加元、港元及澳元的比率分别以1.76%、1.45%及1.44%,排名第6至第8位。
就此,研究机构Rosenberg Research首席经济学家兼策略员罗森柏格(DavidRosenberg)警告,美元总有一天失去主导地位,正如以往所有外储货币一样。他解释,美元目前虽然仍具有压倒性的主导地位,即使疫情爆发后,这个地位并未出现立即消失迹象,但美元目前无疑是处于周期性熊市。
回顾历史,美国于1872年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一步跃升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美元到了1920年代中期,开始挑战英镑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再取而代之。由于美国在总统特朗普主政下,近年密集地向外国企业及个人进行金融制裁,掀起一些国家对外汇储备组合中的美元资产安全疑虑,被迫加速其“去美元化”的政策。
海外媒体此前根据中国与俄罗斯的官方数字指出,两国今年首季的双边贸易中,以美元交易结算的比率首次低于50%,只有46%,欧元比例达30%,创下新高,中俄两国货币合共亦升至24%的历来最高水平。
俄罗斯科学院的远东经济研究主任Alexey Maslov认为,中俄的“去美元化”快接近“突破时刻”,将提升两国“金融结盟”关系。
瑞银:美元明年将继续贬值
投行瑞银集团(UBS)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投资者应为美元走弱作好部署,并认为当全球经济复苏,将更有利于欧元等顺周期货币,反观美元明年将继续贬值。
变异病毒搅动全球,全球金融市场弥漫一片不安。英国成为新一波疫情的中心,BioNTech有信心疫苗对变异的病毒有效,但需要两周时间准备数据。欧洲疫情严峻让欧元近期承压,但疫苗仍然有望发挥作用,欧盟也已准备下周起为大众接种疫苗。
随着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及美元下行,瑞银最新上调欧元/美元明年3、6、9及12月的目标,从原来的1.20、1.21、1.22及1.23,上调至1.24、1.25、1.27及1.27。
该行建议投资者注意四大投资方向。首先,目前疫情导致小盘股和周期性等板块承压,但当明年经济及社交活动正常化,相关板块终究受益,因此市场调整反而是长期布局的机会。
其次是,投资者“去风险”情绪升温,避险资金流进美元,但这只是短暂现象,当全球经济坚实复苏,更有利于欧元等顺周期货币,美元明年继续其贬值之路。
此外,反映标指波动率的VIX指数周一曾经升至31,为11月初以来的高点,投资者可以视高波动性为产生收益的时机,可通过结构性解决方案来分阶段入市,为中期投资布局。
最后,投资者应寻求多元化的对冲策略,包括利用黄金、动态资产配置、对冲基金及结构性解决方案,为资产组合做好下行风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