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多个东南亚国家报告登革热疫情,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最新提醒,要求各海关将对来自相关国家(地区)的人员加强检疫查验,警惕登革热疫情传播。
疾控专家表示,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尚无特效药物。重症可能会进展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现在对于传染病大部分的关注度都转移到新冠了,对其他疾病的监测可能有所放松,这个时候更应该要引起警惕。”一位传染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登革热一般在东南亚、南美等气候炎热的地区较为高发,在我国广东、云南、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也曾多次暴发疫情。专家提醒称,登革热容易被误诊和漏诊,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还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这两年由于新冠疫情强化了边境防疫,其他输入性传染病也鲜有报道。2020年,上海疾控中心曾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例,相比往年输入性病例数量有所下降。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登革热潜伏期3至15天,多数为5至8天,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程度可从轻度发热到高热不等,同时伴有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面、颈、胸部潮红,严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导致死亡。”
卢洪洲认为,尽管我国存在登革热输入性风险,但从我国目前实施的全部入境隔离14天来看,绝大部分已经超过了登革热病毒发病的潜伏期,只要做好防蚊措施,输入性风险不大。
“登革热感染人口基数较大,但是90%以上的人群都不发病或者轻症,因此整体病死率不高。而对于发展成为重症的患者,死亡率可高达50%,防止重症是关键。”一位登革热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登革热病毒血清分为4种型(1、2、3、和4型),上述专家表示,通常每年登革热病毒都会有一种流行的病毒株主导。据估计,全球每年约3.9亿人被感染,50万人因此住院,2万人因此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增长,全球约有一半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但世卫组织称,及早发现和适宜的医护可将死亡率降到1%以下。
目前全球尚无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 也还没有在中国上市的成熟的登革热疫苗。
就在6月10日,武田(Takeda)宣布,在研登革热候选疫苗TAK-003在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在接种疫苗后54个月的随访期中,TAK-003预防因登革热住院的效力为84%,预防出现症状的登革热的效力为61%。
TAK-003是一款基于减毒登革热病毒(血清型2)生成的四价疫苗。试验结果显示,TAK-003在预防因登革热住院方面的效力为84.1%,在血清阳性个体中的效力为85.9%,在血清阴性个体中的效力为79.3%。预防出现症状的登革热方面,在血清阳性个体中的效力为64.2%,血清阴性个体中为53.5%。
安全性方面,TAK-003耐受性良好,未发现重要安全风险。在为期54个月的随访分析中未发现疾病增强的证据。
2019年,美国FDA曾批准赛诺菲巴斯德开发的登革热Dengvaxia上市,这也是FDA批准的第一款登革热疫苗,它是一种由登革病毒组分和黄热病毒17D疫苗嵌合而成的四价减毒活疫苗,接种过程包括三次注射,每次注射之间相隔6个月,可预防由所有血清型(1、2、3和4型)登革热病毒造成的登革热,临床数据显示,在9岁至16岁人群中,疫苗有效率为76%。但这款疫苗因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受到争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近期,包括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多个东南亚国家报告登革热疫情,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最新提醒,要求各海关将对来自相关国家(地区)的人员加强检疫查验,警惕登革热疫情...
每年618购物节 ,母婴特别是奶粉产品,也是大促的重头戏。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已经开始预热,但出于担忧线上冲击线下销售,以及原辅料成本大幅上涨等原因,今年各家奶粉企...
北京青年报记者6月9日了解到,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协议期内221种谈判药报销1.4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年内累...
原标题:核酸检测五大关切 权威回应来了 核酸检测是预防疫情的重要手段。查验核酸证明是否会成为各地的一种常态?怎样解决核酸检测排队长、结果出具慢等问题?如何通过加...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0日讯(记者 郭文培) 2021年度,我国新药研发进展如何?在新药研发热潮中,哪类药物主导市场?哪些疾病领域备受关注呢?日前,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就此发布《中国新...
本文“海关总署提示警惕登革热疫情,尚无特效药, 又一款疫苗临床数据积极”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