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了3万亿元的新台阶。2022年,深圳如何从“新”出发?一年一度的深圳市两会,是外界观察深圳的重要窗口。4月11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22年深圳GDP增长预期目标是6%左右,也给出了细化发展的“施工图”。
锚定“4万亿”征途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2025年,深圳已经锚定了经济总量超4万亿元的目标。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07万亿元,增长6.7%。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尽管2021年深圳GDP增速和增量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靠后,但从今年GDP增长目标来看,深圳不仅高于全国GDP5.5%的增长目标,在一线城市中也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中,北京的增长目标为5%以上,上海、广州的增长目标均为5.5%左右。
今年以来,深圳受疫情的影响,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但其中一些领域仍然出现了较大的亮点,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3D打印设备等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增势良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更是大幅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圳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开创深圳改革发展新局面。
其实,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无不突出一个“稳”字。记者梳理发现,北京GDP2018年迈入3万亿元,踏上4万亿这个台阶,只用了3年时间。上海GDP2017年突破3万亿元,跻身4万亿级城市用时4年。如今,深圳跻身4万亿级城市,路径更稳也更清晰。
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
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深圳跻身4万亿级城市有了“时间表”,“施工图”也越发清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其中科技创新、工业制造、金融是当中的“关键词”。
在疫情散发带来的特殊形势下,深圳如何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记者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关于2022年工作安排内容,有关科技创新的篇幅最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圳要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力争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把“卡脖子”的压力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此外,深圳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协同,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在经济观察人士看来,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内部房地产投资减弱,消费潜能释放需要时间等背景之下,深圳需要依靠的是高科技创新支持发展的新动能转换,来实现自我突破。
“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让制造业空间得到更好保障,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信心、更有希望。”覃伟中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超过35%,实属不易。2022年,深圳要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补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短板。培育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新增长点。壮大前沿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此外,深圳将推动宝安燕罗、龙岗宝龙、龙华九龙山、坪山高新南、光明凤凰、深汕智造城等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提速。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首次提出推进先进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一批灯塔工厂。灯塔工厂是首次出现在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灯塔工厂在技术上更加智慧化、数字化,由此在行业内形成“灯塔”般的引领效应,标志着智能制造的高标准高水平。
如今,深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不断增强,此前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金融中心排位中深圳连升6位居第1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完成首批授权事项,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认真落实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有序放宽和优化先进技术、金融投资、医疗健康等领域准入限制;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提出实施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0家以上,新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强化投贷联动,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万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
直面发展中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也直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不足,并提出要直面挑战、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疫情影响较大,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二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还需要时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产业发展后劲和附加值还需增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呈下滑态势。四是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医院还不够多,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压力大。五是个别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较高,局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我们要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努力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在深圳安居乐业、安心发展。”就解决大城市住房、教育这些突出问题,深圳也拿出许多“硬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出台发展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政策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供应居住用地3.65平方公里。完成公共住房投资390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0个。而在教育方面,深圳提出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集团化办学,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和孩子。
此外,针对今年以来疫情带来的影响,深圳及时出台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30条政策措施,在房屋租金、社保费、水电气费、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预计可为市场主体减负750亿元。
记者观察丨严控疫情是为了更好发展经济
作者:陈霞昌
深圳两会开幕的前一天,再次出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但深圳各级政府快速响应,没有让零星的疫情扩散,两会也得以顺利召开。此次两会全程实行闭环管理,记者提前一天住进酒店。从做核酸检测,到紧急提供N95口罩,处处都能感受到组织者为了会议顺利召开所付出的努力。
而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那些光鲜数字背后,同样得益于深圳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
过去一年,在疫情仍然影响全球经济的情况下,以外向型经济导向的深圳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GDP超过3万亿元,增长6.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万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去年,深圳盐田港(行情000088,诊股)区短期内曾出现16例阳性病例,但因为处理及时,并未出现扩散。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盐田港得以及时向全世界输出中国的商品。可以说,如果没有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良好控制,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就不会这么高。
在政协会议开幕当天的政协委员发言中,可以听到委员建议深圳应该如何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如何建设国际创投中心、如何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机遇,推动深圳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等,也有委员建议深圳打造“棒球之城”“无废城市”等,但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提案并不多见。
在这背后,更多的是委员们对深圳疫情防控的信心。
虽然深圳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让市民倍受鼓舞,但并不意味着深圳经济不存在问题。深圳的数字经济产业在全国具有知名度,腾讯、华为等大型科技企业也具有全球竞争力,但记者在参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联组讨论会上,就有不少委员对于深圳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发表了看法。比如“重龙头轻中小”、“大树底下不长草”等问题比较突出。全程接近3个小时的讨论,经济界、科技界、工商界以及特邀香港界别的委员都在各自领域里建言献策。而参加会议的市属相关部门对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回复,市领导还承诺今年将会推出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
也许疫情短期内还会继续零星发生,但深圳正在找不足,在苦练内功。等到疫情真正过去,深圳经济的“双区”之路会走得更平坦。
畅通货运物流正形成多方合力,交通运输堵点有望得到疏解。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4月12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金融服务,保...
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了3万亿元的新台阶。2022年,深圳如何从“新”出发?一年一度的深圳市两会,是外界观察深圳的重要窗口。4月11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
近日,民航局编制印发了《“十四五”民航适航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民航适航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适航审定“三个世界一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
交通运输部网站12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统筹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
疫情之下,外贸人有喜有忧。 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疫情起伏反复给当地外贸企业普遍造成冲击。除此之外,国际形势变化、海运物流不畅等不断出现的...
本文“锚定“4万亿”征途!深圳从“新”出发,2022年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信心”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