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溟 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值,全年经济的同比增长2.3%主要受投资和出口拉动。2021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7.9%,明显大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2.2%的贡献率,说明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向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拉动的常态回归。
最近有观点认为,近期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的主要原因不在需求面,而在海运运力拖累出口、上游多个行业限产政策拖累产出和工业增加值,土地购置面积减少拖累地产投资等多种供给面的约束和收紧。
但必须看到的是,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复苏仍不平衡,供需错配矛盾仍然存在。消费复苏相对乏力,部分行业依然面对一定困难,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相互交织,并继续体现在需求端的较弱复苏态势。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看,今年前5个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25.7%,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3%,增速较2019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同比增长24.7%,实际两年复合平均增长2.4%,增速较2019年同期低4.0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和餐饮收入增速分别较2019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可以说,社零现价增速和不变价增速从相对意义上说均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餐饮收入甚至从绝对意义上说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在高基数效应下,5月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2.4%,比4月份增幅大幅放缓5.3个百分点,且除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外,几乎所有类别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低于4月份,表明五一黄金周假期未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
在6月12至14日的端午节假期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日均发送旅客4123万人次,国内旅游出游891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5%、94.1%和139.7%,但与“五一”假期相比,由于端午节假期前部分地区零星出现本土新冠疫情确诊病例,重新收紧的疫情防控要求导致各项数据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势头均有所放缓,6月份消费市场改善幅度仍有限。
正因内需增长依然相对乏力,今年前五个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8.2%,较2019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但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较疫情前低0.2个百分点。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速度均慢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上涨速度,CPI同比涨幅仅为0.4%,PPI同比增幅则高达4.4%。5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PPI、CPI与核心CPI分别同比增长12.5%、9.0%、1.3%和0.9%,PPI与PPIRM的“剪刀差”由4月的2.2个百分点扩大至3.5个百分点,PPI与CPI的“剪刀差”由5.9个百分点扩大至7.7个百分点。
6月PMI的先行指标同样显示需求端复苏偏弱
受疫情反复和供应链受阻等因素影响,6月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为50.9%,已连续16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以上,但环比微跌0.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但近期部分企业生产活动受到芯片、煤炭、电力供应紧张以及设备检修等因素影响,生产扩张略有放缓。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走势与此一致,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51.3%,为三个月来的低点。此外,6月国家统计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
总的来看,国内需求继续缓慢增长,但国外需求继续收缩。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下降0.2个百分点和下降1.2个百分点至51.2%、48.1%和49.7%。
类似地,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录得三个月来最低,新出口订单指数仅略高于荣枯分界线,受访企业表示近期国内外疫情反复对供求两侧均有负面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反复、汇率、原材料和关键部件供应紧张、航运物流受阻等多方面因素,对进出口回调影响较大。
在非制造业方面,受个别地区局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大降2个百分点至52.3%,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市场活跃度降低,与前述端午节假期数据可以相互佐证。6月国家统计局非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则分别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和下降2.2个百分点至49.6%和45.4%,显示市场需求较上月有所减少,特别是国外订货量大幅回落。
从行业情况来看,受“618”年中促销活动带动,与线上消费密切相关的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在6月份均位于57%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但是从市场预期来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虽然继续保持在60.4%的高位景气区间且高于近年同期水平,但与5月相比已下降2个百分点,反映服务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的乐观态度转趋谨慎。
6月份建筑业PMI环比持平在60.1%,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从建筑业的新订单、销售价格、从业人员和业务活动预期等各分项指数来看,环比分别有中等程度回落,显示建筑业高景气度难以持续,韧性不足。
由于“保供稳价”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价格指数高位回落。6月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环比分别大跌11.6个和9.2个百分点至61.2%和51.4%,均为2020年11月份以来最低,且两者剪刀差收窄,企业经营压力有所缓解。预计6月PPI同比有望见顶回落但未来仍将高位震荡。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相关分项指数同样显示制造业平均投入成本涨幅在高位有所放缓,但制造业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仍在上涨,部分制造商选择上调销售价格,成本端压力传导至需求侧,出厂价格走势与投入价格一致,不过涨幅较5月明显放缓。
不过,小型企业议价能力、成本传导能力相对较弱以及内需乏力,依然会进一步给下游企业和小型企业经营造成压力。事实上,6月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不同规模企业PMI延续了5月份的分化格局:大、中型企业PMI分别环比下降0.1和0.3个百分点至51.7%和50.8%,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49.1%,景气度有所改善,但仍位于收缩区间,说明其景气水平尚不稳固,持续增长的动力仍不充足。从产需方面看,大型企业表现平稳扩张,中型企业扩张放缓,而小企业仍处于收缩区间。分规模企业的新订单指数也继续分化:大型企业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至52.9%,中型企业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51.0%,小企业则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至48.8%。
劳动力市场压力给内需带来的扰动仍应引起关注
在就业方面,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49.2%,但仍低于荣枯分界线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较4月仅有小幅改善,但总体仍在继续收缩。国家统计局非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环比大降0.9个百分点至48.0%,表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度有所降低。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环比回落2.7个百分点至50.3%,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47.6%。
不过,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的就业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以上且在6月达到其个月来新高,显示制造业企业继续增加用工,就业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扩张。部分企业表示,新业务持续增长,厂商计划增加产能。
国家统计局PMI的样本企业数超过3000家,而财新中国PMI的样本企业数不超过450家。就业数据的连续背离,说明样本企业尤其是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景气度方面的分化,反映出当前经济复苏尤其是需求修复的步伐与节奏仍不全面、不均衡、不平衡。
此外,劳动力市场压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给内需带来的扰动仍应引起关注。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和4.4%,比4月份分别上升0.2个百分点和下降0.2个百分点。16-24岁人口失业率的继续上升说明了两种可能:一是岗位创造增量慢于预期;二是劳动参与率走高,随着高校毕业生开始找工作,加入寻找就业队伍,待就业人数短期内可能会走高。
今年前5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74万人,同比增长24.8%,已完成全年目标1100万人的52.2%。但仍低于2018和2019年同期平均新增就业约31万人,在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存在一定压力。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规模约为1400多万人,其中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并有可能叠加2020年高校毕业生总数874万人中的部分规模。而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从4月份的46.4小时上升为5月份的47.3小时,说明在结构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接触性服务行业新增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
近来,各有关部门也强调,要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深度调整、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市场灵活性增强等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充满活力、持续稳定经营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创业就业,增强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坚持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是支撑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不合理障碍,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总的来说,后续建议持续关注与疫情相关的餐饮类、出行类等服务类、接触式、聚集性消费等消费的主要拖累项否持续加快复苏,居民收入、消费意愿和对未来预期能否保持稳定。政策重点仍应倾向于确保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释放、完善社会保障,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通过更有效、更有力、更能落到实处的政策支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同时应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并更加关注就业、物价、通胀预期、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以及结构性减税、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对制造业和小微企业有针对性进行扶助等政策支持的落地,取向逐渐向防风险、稳杠杆转移。
金融界网7月2日消息 市场监管总局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将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
庞溟 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值,全年经...
影视明星赵薇夫妇最近又出事。 赵薇商人丈夫黄有龙,前几年借了“高利贷”,近日再度于香港被追债近3亿港元。其中,3亿港元包括1.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5亿)的贷款本金,以及...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其中提出,在生猪大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支持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启动实施第三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7月2日讯 财政部日前下达全国妇联2021年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项目资金28675万元,支持救助患有乳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的低收入妇女。 ...
本文“经济数据显示复苏的需求端仍较弱”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