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盆景栽种正当时。在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虹星村的超艺花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国明正手把手地指导农户为杜鹃、冬青等花木修剪整枝。修剪完成后的作品被小心翼翼地装进木盒固定后,一箱箱被工人搬上早已等候在一旁的车上。
每年有30万盆以上的盆景从这个占地面积仅360亩的合作社里运往国内外。虹星村的盆景主要出口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与国内的各大花卉市场也有合作,在北京、天津、漳州、广州等地都开了门店。“如今我们还做起了电商生意。”郑国明告诉记者。
郑国明今年50多岁,是土生土长的虹星村人。在这个距离宁波城区约一小时车程的小山村,由于人均耕地有限,基本上村里家家户户都以种植苗木为生。然而,交通不便使虹星村的苗木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后,虹星村村民去上海等地送苗木时惊奇地发现,相比自家卖不上价的普通苗木,拗出了造型的盆景不仅价格高,而且更受欢迎。“都是苗木,换了个花样就能卖出好价格,这个生意我们为啥不能做?”信息传回村里后,大家开始跃跃欲试,尝试种植附加值高的盆景。
郑国明赶上了虹星村苗木种植转型的好时候。1983年,他来到虹星园艺中心当工人。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对于从小耳濡目染苗木种植的郑国明而言不算难,但是盆景技术却蕴含着大学问。在师傅的指导下,真心喜欢园艺的郑国明从小苗开始管理,学习修剪、攀枝、绑扎、定型、上盆等,逐渐熟练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园艺基础。“当时,我们主要学习了苏派、海派、粤派等盆景流派,借鉴他们的优势,形成了虹星派,很快被市场认可。”郑国明说。
几年后,郑国明开始在自家的5亩承包地上种植苗木,做起了自产自销的盆景生意。凭着一股执著劲,郑国明拉着产品一个个地寻找对接花卉市场,摸索销售的路子,积累客源,学习盆景出口的流程,同时根据市场风向不断改进产品,他的微型盆景、水石盆景立体感强,丰茂精美,无病虫害,深受各地客商青睐。
渐渐地,郑国明发现单凭自己的园艺基地已无法满足需求。“用行话来说,独木不成林。”2007年12月,他牵头创建了超艺花木专业合作社,吸收同行和周边农户,合作社从7名社员慢慢发展到52人。
如今,郑国明已是全国林草乡土专家、中国林业乡土专家。除了在基地指导种植,更多的时候郑国明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电脑前。摄像头传回现代化盆景大棚的实时状态,先进的温感系统监测着温湿度。郑国明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自动灌溉,遮阳篷也可以由电脑一键控制。
“小小的盆景为我们农民致富起了很大的作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郑国明感慨地说。目前,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微型盆景第一村”的虹星村里,九成村民从事盆景相关的工作,全村现有60多个盆景种植基地,面积小的有100多亩,大的有800多亩,虹星村及周边盆景种植面积超过了1万亩,每亩产值超过了3万元。
虹星村盆景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思路,为虹星村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下一篇:李克强在四川考察
李克强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推动改革开放 增强创新动力 稳固经济向好基础 着力保障基本民生 4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四川省...
春天,盆景栽种正当时。在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虹星村的超艺花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国明正手把手地指导农户为杜鹃、冬青等花木修剪整枝。修剪完成后的作品被小心翼翼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4月21日讯(记者 梁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在陕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模式,木耳、柿子、山羊奶,小产品身后藏着撬动一地经...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在救助经济实体、加速复苏、克服疫情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花...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湖南看看好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从王岳伦变更为刘峻奇,李湘、张敬崇从股东中退出,新增股东张刚强。同时,主要人员新增向龙泊。...
本文“盆景种出致富路”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