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合肥6月23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量子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固体与分子界面是研究太阳能转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型体系之一,界面的光激发载流子动力学是决定太阳能转化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光催化、光伏等典型的太阳能转化过程中,光激发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电子空穴对,这些激发态载流子再通过固体—分子界面转移到分子上。在许多的固体—分子界面,分子之间会形成复杂的氢键网络,质子常常会在这样的氢键网络中转移,因此,固体—分子界面的电荷转移常常与质子的运动耦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量子体系,不仅需要理解电子的动力学行为,还需要考虑其与质子的耦合,而在氢键网络中运动的质子,本身的核量子效应也不能忽略,这成为本领域内尚未解决的复杂问题。
科研人员将第一性原理计算领域内两种前沿的计算方法——“非绝热分子动力学(NAMD)”与“路径积分分子动力学(PIMD)”相结合,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使用NAMD处理电子动力学部分,并用基于路径积分理论的Ring-polymer分子动力学(RPMD)方法处理核量子效应。用这种方案,他们研究了甲醇/二氧化钛界面的空穴转移动力学过程,发现当吸附在二氧化钛表面的甲醇形成氢键网络,质子会在网络中频繁转移,这些质子的运动具有明显的量子化行为,而吸附的甲醇分子对激发态空穴的捕获能力由于质子的量子化运动而显著提升,从而提升光化学反应的效率。
这项成果一方面揭示了固体—分子界面超快电荷转移过程中氢键网络的形成与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核量子动力学与电子动力学的耦合提供了新的工具。
上一篇:上海:瞄准千亿元规模布局氢能产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科技日报合肥6月23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记者王默玲)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
国际能源署6月22日发布的最新年度《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预计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将增长8%,其中主要增长来自于清洁能源,但仍不足以解决当前多维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宣布,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7月下旬在四川宜宾举行,这也是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新技...
23日21时35分,随着168小时试运行试验完成,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标志着东北首座核电站、东北最大电力能源投资项目的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共...
本文“我研究团队揭示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重要作用”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