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日渐受到重视。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广阔的产业生态势必将掀起一场深刻的“绿色低碳”变革。

产业绿色转型如何推进、从哪些层面着手,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将带来多份建议,涉及产业技术、可再生能源规划、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他建议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

在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看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从自身领域出发,建议建立“国内机场绿色发展评价标准”,提高航司资源利用效率。

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变革

基础科学研究关系到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消费等各个环节。

沈南鹏在提案中介绍道,在能源领域,要实现大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进一步降低风、光等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必须依靠异质结、钙钛矿、高温超导材料等基础结构和基础材料的突破创新。

在工业领域,他认为未来高耗能工业的基础逻辑会将低碳甚至零碳作为主要目标,这将直接颠覆工业体系的各个环节。在消费领域,随着智能网联、V2G等新技术的应用,绿色能源和消费场景互动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因此沈南鹏建议,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他认为,首先要面向碳中和需求找准科学问题切入,增设专项加强基础前沿探索。例如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基础上增设子专项,支持面向工业应用的首发场景、示范推广、流程再造、共性支撑等技术突破;在碳中和课题立项和结题中将ESG理念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引导研究成果关注环境社会影响。

其次,建议完善碳中和技术投入各级保障,夯实低碳技术创新资金基础。

再次,建议畅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通道,以市场应用带动技术研发加速。例如支持工业化关键脱碳技术的中试项目,优化对企业设立中试项目的审评审批;推动更多行业主体纳入碳交易体系,支持各地碳交易所在配额分配、履约、企业所持配额结转等方面逐步做好与全国碳市场的规则统一和低成本衔接。

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落地落实

能源转型是产业绿色转向的重要基础。国家能源局信息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15.9%,平均每年提高了0.76个百分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郑月明认为,要在2030年实现上述比重,意味着平均每年要提高约0.9个百分点,相当于平均每年要增加非化石能源约7000万吨标准煤。当下,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处于“换挡提速”的关键期,发展任务艰巨。

郑月明表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存在产业链周期错配、供应链不稳定,导致装机量不及预期等问题。

他以光伏产业为例,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这样的显著优势下,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供应链仍然经受了剧烈波动。

原因在于国内多晶硅产能不足,硅料价格上涨过快,下游电站等环节利润遭到挤压,打击了电站投资商、运营商积极性,导致装机进程延缓。下游需求减弱,反向传导至上游,造成了供应链价格波动。

此外,光伏、风电等装机还存在“前期不慌、年底抢装”现象。国内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量48.2GW,12月份单月达到21.2GW,占比44.0%;2021年新增装机量54.9GW,12月份单月达20.1GW,占比36.6%。

郑月明表示,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较好,顶层设计方案也相对明确,但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在推动产业规划落地落实上进一步加大力度。

他建议加强指导和监督力度,促进有关产业规划和政策的落地落实,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首先,他建议出台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更明确的装机和进度目标;督促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加强执行情况检查。

其次,进一步发挥国有能源电力企业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其次,采取加大专项贷款、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适度上调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再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作用,搭建信息、技术、资源等交流合作平台,设置相关产能预警红蓝线,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建立绿色机场评价标准

由于飞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航空业很早就被全球列为碳减排的重点,然而,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显示,航空业还没有走上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轨道。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limate Action Tracker,下称“CAT”)将航空业的碳中和发展目标评定为“严重不足”。

新冠疫情的暴发将航空业的年碳排放量减少到了2.8亿吨,但是2015至2050年整个行业的碳排放量预计将增加177%。CAT称,“由于其他行业将更快实现去碳化,并且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未来航空业在全球排放量中占据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

2021年末,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了《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标准》,此标准是上海机场集团等相关单位,总结上海机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资源节约、健康舒适、低碳减排、环境友好、运行高效”等五大绿色性能角度,提出了绿色机场发展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体系。

中国民航建设以资源节约、低碳运行为宗旨的绿色机场,已成为我国机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目前我国机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还暂未有一套完整、完善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王煜建议,可以在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形成国内机场绿色发展的行业评价标准和体系。

对于所制定的国家标准,王煜建议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在机场的规划和建设方面,机场建设需要以资源节约、因地制宜、功能合理、降低成本为宗旨,机场航站楼等保障建筑设施在设计时应强化“空间节能优先”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技术适用、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方案。

在低碳减排方面:可通过机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APU替代设备使用率、新能源车配备比例等指标,对机场的减排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促进机场各方面做好低碳减排工作。

相关阅读

本文从产业技术变革到绿色机场,代表委员热议低碳转型之路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