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属于大企业主导的时代,或许要成为过去时了。一周之内,世界三家大企业前后脚宣布要分家。电子大亨东芝、保健医疗巨头强生、电气传奇通用,三家发展超过100年的全球公司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轻装上阵。
眼下,虽然不乏科技企业依然执着于并购与垄断,但在快速变幻的科技浪潮里,过去大而全的庞大企业帝国也许已不适配,毕竟做大做强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三家只是拉开了大公司拆分重组的一个序幕。
百年巨头 一朝分拆
小公司总想做大,大企业却想“变小”。上周,美国老牌巨头通用电气宣布拆分为三家公司,将分别专注于能源、医疗保健和航空。有着129年历史的通用电气,曾经是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和美国商业力量的象征。
11月15日,通用集团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计划在2023年初免税拆分GE医疗,成立一家以精准医疗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另外将现有GE发电、GE可再生能源和GE数字集团三大业务合并,计划在2024年初免税拆分,组建以引领能源转型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完成这些交易后,GE将转型成为一家以航空为核心业务的公司,聚焦打造未来航空。
就在人们还在为百年通用电气的大分家感到唏嘘时,美国另一家医疗巨头强生公司也宣布了分拆计划。强生称,为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业务战略并加快增长,将把其消费者健康业务拆分成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与原有的医药业务分开。
强生公司表示,拆分以后,新的强生公司将依然是多元的制药和医疗设备企业,而新的消费者健康公司更专注于消费品领域。这两家公司所辖业务在2021年的营业收入预计分别约为77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成立于1875年的日本商业巨头东芝,也决定分拆为三家公司:一家注重新能源和基础设施,一家专注硬盘和半导体业务,另一家专注于闪存芯片的生产。
如此大规模的重组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是不寻常的。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能源和电子这两类面临拆分的业务非常不同,电子设备业务的商业周期要比基础设施业务快得多,而且电子设备业务需要大量投资。
经过商议,这一拆分方案可能在明年3月的特别股东大会上获批。根据重组计划,东芝计划在未来两个财年向股东返还1000亿日元。东芝公司则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新公司的分拆和上市目标将于2023财年下半年完成。
甩掉包袱 轻装上阵
对于此次分拆的原因,东芝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分拆是为了提升股东价值。新计划可以“解锁每个业务的价值”,以及“增强股东的选择”。
但路透社的报道指出,这家成立146年的公司陷入一场又一场的危机。2015年,东芝曾经历了会计丑闻,时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田中久雄(Hisao Tanaka)将东芝利润夸大超10亿美元并于随后离职。自此以来,公司已经裁掉了数千个工作岗位,并出售了大量业务。
2017年,为了避免摘牌,东芝从海外30多家机构中引入了54亿美元资本,其中就包括Elliott Management、Third Point等对冲基金。此后,管理层与海外股东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占据着媒体的头条。今年4月由英国私募股权集团CVC Capital Partners提出的初步收购计划也未有进一步进展。
事实上,东芝自身的业务调整一直在进行中,今年9月底,东芝就曾关闭位于大连的一家工厂,而大连是该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生产中心。
而通用的拆分则是源于高负债的困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经营不善,其负债大幅增加。在向政府寻求紧急援助之后,通用电气逐渐剥离了公司大部分的金融资产,并削减公司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专注工业制造本业,缩小债务规模。
拆分的一大好处正是提高公司航空业务的估值。路透社报道指出,通用为波音和空客提供喷气飞机发动机,但其估值却受到金融业务负债的影响,如果剥离出来,单独估值可能超过千亿美元。
此外,通用分拆背后还有激进投资者的身影。比如早在2015年就入股通用的尼尔森·佩莱兹,他很早就鼓励通用从金融业务脱身,扎根工业领域,并支持通用转型。
与东芝与通用的提升公司价值不同,强生的分拆或许更多是为了“避嫌”。近年来,由于明星产品爽身粉被指控有致癌风险,强生公司一直诉讼缠身。华尔街日报表示,强生拆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用消费品业务面临诉讼,将承担高额债务,与快速发展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业务大相径庭,影响了集团的整体估值。不过,强生表示,公司拆分与大量诉讼及子公司破产无关。
大势所趋or大浪淘沙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兴起,工业制造、能源等传统巨头正试图跟上时代转型的步伐,重振雄风,巨头业务转型甚至是拆分重组都并不罕见。从杜邦、西门子、霍尼韦尔到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以及ABB等行业巨头,都启动了或大或小的分拆动作。
而在他们之后,英国葛兰素史克和美国辉瑞计划明年分拆他们的消费者健康业务,法国赛诺菲也计划剥离其消费者业务。
传统巨头纷纷选择轻装上阵,但也有新兴巨头仍在执着于扩张与并购。比如现在改名为“Meta”的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等。
一年多前,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司准备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银集团旗下的半导体设计与软件公司ARM,并计划在2022年3月前完成交易。
不过,上个月,欧盟委员会在官网发布新闻稿,宣布委员会已经对英伟达对ARM的并购案展开深入调查。新闻稿中称,委员会担心并购ARM后,具备动机和能力的英伟达将限制其竞争对手使用ARM的技术,最终形成半导体芯片价格上涨、消费者选择减少、削弱创新等负面影响。
相比起英伟达,另一家芯片公司AMD的收购进程相对顺利。在宣布收购赛灵思消息一年后,AMD称这笔交易预计年底完成。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一般来说企业规模大,对其业务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企业能够享受规模效应、学习效应以及相关领域的协同效应等诸多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愿意做大做强。
“但这也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安光勇表示,很多企业做大时,也会逐步往非主营业务方向扩展,而这些对于其主营业务,或细分领域的发展并不能带来更多协同效果。而且随着企业变大,其管理制度、应变机制、反应能力、对市场的灵敏度等会逐步失去其灵活性,变得越来越慢。
安光勇进一步指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有很多企业在内部孵化新的业务,摆脱母公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想孵化元宇宙、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时,其母公司的企业文化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拆分等方式,一是可以避免这些母公司的负面影响,二是也有利于融资等各种活动。
而美国投行威廉·布莱尔公司高管尼克·海曼认为,企业集团的时代结束了,在数字经济时代,行动快速和灵活的企业更具优势。
上一篇:英媒:贴片疫苗最早2025年上市,可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一个属于大企业主导的时代,或许要成为过去时了。一周之内,世界三家大企业前后脚宣布要分家。电子大亨东芝、保健医疗巨头强生、电气传奇通用,三家发展超过100年的全球公司...
英国疫苗研发公司Emergex将从明年1月3日起在瑞士针对第二代新冠疫苗开展临床试验。据英国《卫报》14日报道,Emergex的这款疫苗最终将以“拇指大小的皮肤贴片”形式推出。...
11月12日,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一审判决,引起市场强烈关注。财务造假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毒瘤”,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康美药业案作为我国首例以投资者“默示...
又一家培训机构宣布停止K-9培训业务。 11月15日,高途(NYSE:GOTU)通过微博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在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能源市场进入了剧烈振荡期,能源转型与能源供需失衡相互叠加,能源价格大跌大涨。一方面,全球能源结构在碳约束下正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以天然...
本文“通用向左 英伟达向右”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