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冈特·舒赫

  战略管理咨询公司Debrouillage创始人

  大家好,欢迎来到《刚刚连线》。

  我想尝试一种新形式,在五分钟时间内,说出某些关联或某种比喻,让你感觉耳目一新“哇我怎么没想到”,然后学会跳出条条框框来看待当下的问题。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你觉得这形式怎么样。

  那么“德国制造”这个标签,和当前华为、抖音、微信乃至许多中国企业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难题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要反制,学德国

  小说家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常会惊人的相似。”早在2018年我就预测过,美国为了保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必然会张牙舞爪地攻击掌握先进技术的中国企业。它面临的挑战越大,使用的手段就越没有公平可言。

  蓬佩奥现在想要“净化”美国的运营商、商店、应用、云端和线路。也就是说,任何跟中国沾边的东西都是脏的,被污染过的。

  作为德国人,这听上去很熟悉。我举个例子来解释吧。

  英格兰和德国曾经是几百年的贸易伙伴和军事盟友。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都是日耳曼部落。从1714年起直到今天,英国王座上一直坐着德国汉诺威家族的后人,1917年英国王室为了隐藏这一事实才改姓温莎。然而,1871年德国统一使英德两国踏上了冲突碰撞的道路,最终导致了噩梦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要反制,学德国

  研究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学家最喜欢拿英德关系来举例,它描述了崛起大国威胁守成大国地区霸权时产生的战争风险。第一个例子就是感觉受到雅典威胁的斯巴达,2400年前的修昔底德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天,世界充满惊惧地关注着美国和中国,担心它们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这是我提出的第一条关联,后面还有很多。

  1871年的德国很像今天的中国,在廉价劳动力和出口商品的带动下迅速崛起,提升经济和军事实力,对英帝国构成了威胁。

  当年他们指责我们德国人山寨英国产品。的确,后来著名的钢铁、火炮和坦克制造商克虏伯曾经使用化名潜入英国钢铁产业一线“学习”英国经验,当时各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就是用产钢吨数来衡量的。今天,你们可以把这个指标换成网络能力( cyber-capabilities )。这样一来,是不是有种熟悉的味道?

  要反制,学德国

  在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德国产品被打上“廉价劣质”的标签,德国决定在质量和创新方面加强竞争力。在那之后的十来年里,德国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聘用了许多英国专家,搞了不少商业间谍活动,但也真的用科学方式和真金白银改进了设备和生产工艺——有没有人说,这不就是“中国制造2025”吗?

  1887年英国通过了《英国商标法案》,强迫德国在商品上标注产地。于是,作为英国惩罚政策结果的“德国制造”便诞生了。听起来有点像蓬佩奥的“净化一切”政策,它其实是说任何商品采用了中国部件就等于受了污染。不过,1887年的德国机械工程和炼钢技术已经超过了英国,有点像今天中国的5G技术和微信。

  这种污名化产生了极大的反作用。今天“德国制造”这四个字是多么大的无形资产,而不是负担,就无需我赘述了。

  启发:不要纠结产品禁令合不合理,国家能采取什么手段就会采取什么手段。

  我们要关注的是质量和创新:如果你能拿出更好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会围着你;如果美国人不想要,那就让他们掉队好了。

  最重要的是戒骄戒躁。不要在乎公不公平,你在最终被平等对待之前,不要想获得平等权利。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太急切反而会给对方更多打压你的借口。

  要反制,学德国

  只有纸上谈兵的人才会觉得军事冲突是不错的选项。对亿万人民乃至他们的子孙后代而言,战争意味着无穷的恐怖。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1918年结束的,而是1945年甚至1989年。中国不要被美国的举动激怒,要避免犯德国的错误,别被民族自豪感冲昏头。

  现在轮到你来拼接线索了,再见!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阅读

本文要反制 学德国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