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2020-12-14 17:11:44 942fx财经网 [db:作者] 收藏

(原标题: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即使遭遇疫情,今年仍有可能追平去年汽车销量。除了商用车节节攀高,豪华车自4月以来也一直大幅增长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文|《财经》记者 赵成

编辑|施智梁

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持续向好,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继续恢复。

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1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均创年内新高,分别达到284.7万辆和27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5%和7.6%,同比分别增长9.6%和12.6%。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今年11月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明显。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增长,行业形势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整体来看,今年前11月,中国汽车行业产销均超过了2200万辆。”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不平凡的一年。

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看来,从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按下了“暂停键”,到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全面恢复,基本实现与去年持平,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

“在乘用车市场方面,包括增加小客车指标、发放新能源汽车补贴、对汽车以旧换新进行补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加上各地推出的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较好地释放了汽车市场需求,为促进汽车市场回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而商用车市场的增长,则得益于‘新基建’和老旧车淘汰政策所带来的需求红利。”在12月11日召开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付炳锋表示。

同时,他对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作出预判:“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500万辆,同比降幅或收窄至2%以内,远好于年初预期。其中,乘用车销量全年有望突破2000万辆,商用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大关。”

此外,付炳锋进一步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经过本轮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将更加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

乘用车、商用车销量再创新高

截至1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个月呈现正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七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2.9万辆和229.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8%和8.9%,同比分别增长7.5%和11.6%,创下年内新高。从细分车型来看,销量中4类车型全部呈现同比增长,产量中除MPV车型外,其他3类车型均呈现同比增长。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图片来源:中汽协

今年前11个月,中国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是1765.1万辆和1779.3万辆,同比下降8.1%和7.6%,降幅相较与1月-10月分别收窄2.0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而与上年同期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销辆则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他两大类乘用车品类降幅依然明显。

“从绝对量来看,今年suv车型销量超过了轿车。”陈士华表示。同时,他还特别指出,今年以来,乘用车销售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豪华车销量维持较高水平。11月国内生产的豪华车销量完成30.1万辆,同比增长31.8%。实际上,自4月以来,豪华车销量一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维持在30万辆左右。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图片来源:中汽协

与此同时,商用车在货车的拉动下,依然呈现快速增长,并在今年第8次刷新了月度销量纪录。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1.8万辆和47.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6%和1.9%;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8.0%。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图片来源:中汽协

从细分车型销量来看,客车微降,货车继续增长。而从货车分车型来看,重型、轻型货车增长贡献明显,均刷新单月销量纪录。

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72.1万辆和46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2%和20.5%。

新能源汽车上演“绝地反击”

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本年度第5次刷新当月历史销量纪录,累计销量增速已由负转正。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4万辆和1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6.2%和100.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6.4%和128.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8辆和290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28倍。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图片来源:中汽协

1-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完成111.9万辆,同比下降0.1%,降幅比1-10月大幅收窄9.1个百分点;销售完成110.9万辆,同比增长3.9%,增速较1-10月已实现由负转正。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后一个月的表现,陈士华认为依然会有好成绩。

“考虑到双积分等因素,今年12月新能源车销量仍有望突破20万辆。”陈士华表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产业体系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

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4.3万座、换电站528座,各类充电桩150万个,建成“十纵十横两环”约4.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得益于此,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二级调研员白华在“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30万辆,远超行业预期。”

而上汽集团质量和经济运行部市场与品牌管理总监郝鸿认为,今年新能源走了绝地反击的线路,一季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受疫情影响,很多运营性的网约车以及出租车停止了更新,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下半年开始复苏。非理性繁荣期之后,去年新能源汽车穿越死亡谷,现在到了理性增长期。

“今年新能源产品产生质变的原因,是因为其性能已全面超过传统车,只是消费惯性还没有发生认知扭转。至于这个转折点何时来临,可以参照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此前,智能手机增长是非线性式的,一旦过了临界点,消费者第一选择是新能源车而不是传统车。”郝鸿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销量的增长,动力电池的产销也在不断增长。11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2.7GWh,同比增长40.7%,环比增长29.1%。其中三元电池产量7.3GWh,占总产量57.3%,同比增长35.6%,环比增长32.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5.4GWh,占总产量42.5%,同比增长49.3%,环比增长25.1%。

今年前11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68.3GWh,同比累计下降13.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40.0GWh,占总产量58.6%,同比累计下降20.5%;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28.0GWh,占总产量41.1%,同比累计上升5.7%。

出口量创历史纪录

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延续了9月以来的恢复态势。

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汽车企业出口12.2万辆,环比增长11.6%,同比增长46.7%。结合历史数据比较,中国汽车出口辆在11月创下历史新高。

分车型看,乘用车当月出口9.6万辆,环比增长12.5%,同比增长58.6%;商用车出口2.6万辆,环比增长8.7%,同比增长15.1%。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图片来源:中汽协

对此,陈士华表示:“近几个月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强势,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对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影响减弱,海外车市逐步恢复;二是欧洲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为出口提供了更多机遇。”

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前11月汽车企业出口为85.0万辆,仍呈下降趋势,同比降幅为7.3%,较1-10月收窄5.4个百分点。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64.4万辆,同比下降0.4%;商用车出口20.7万辆,同比下降23.8%。

陈士华指出,车企对12月出口量很有信心,根据企业订单量情况推测,今年全年同比降幅会缩至5%左右。

事实上,“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而经过本轮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将更加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预计在263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新能源汽车预计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40%;乘用车预计销量2170万辆,同比增长7.5%;商用车预计销量460万辆,同比下降10%。

尽管从行业发展态势看,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持续向好,以及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市场需求仍将继续恢复。但也应注意到,当前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全球疫情蔓延在欧美等国家造成二次冲击,进一步迟缓世界经贸复苏进程,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同时,近期出现的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也将在短期内对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行业生产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

相关阅读

本文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由942fx财经网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942fx财经网(http://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942fx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